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贴近民生实事,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尽责。立案的1271件提案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知情度和参与度,便于各界群众“看提案、知提案、评提案”,进而推动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通过【提案摘编】栏目,陆续刊发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部分提案内容,敬请关注。
【关于助推“三个条例”落地落实,不断完善首都基层治理体系的提案】
一年来,北京市相继出台实施了《街道办事处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探索创立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有效的基层治理机制,打出了适应首都城市治理实际需求的“法治组合拳”,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
但目前“三个条例”的落实落细方面还存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对此,台盟北京市委提出两点建议。
目的
北京市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推进,“接诉即办”配套机制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权责边界明确,街道“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的能力有效提升,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实现制度到岗、责任到人,共商共议共办共享的协作模式。
现状
01 “条”与“块”衔接不够顺畅,街道不能有效承接下放职权;
职能部门与街道之间“条”、“块”分割、权责利不统一的问题依然存在,街道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缺乏制度机制保障,以致下放的431项职权不能完全落地。赋权后人员编制等相关政策未及时跟进,街道人员数量和执法能力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执法要求。
02 《物业管理条例》的落实计划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如:《物业管理条例》与《贯彻实施<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都要求到2022年,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90%以上,就目前情况看难以完成(业主中有能力有热情参与业委会并不多,导致业委会组建难,而且勉强组建的业委会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03 条例规定不够完善或缺乏配套文件,影响实施和落实。
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于社区自治缺乏具体的工作机制和实施细则予以保障,减负效果不明显,社区职能过于行政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接诉即办”配套机制仍不健全,存在街道工作人员全力付出、成效不大的现象。比如有居民不停打12345让社区人员去家里抓老鼠,社区工作者累病了还要被投诉;比如目前的案件反馈机制,居民反映一个诉求,市区街镇三级负责案件办理的部门都会给反映人打电话,居民打完电话后至少会接四五个电话,这样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三是,《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中对于违法投放垃圾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四是,《物业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需进一步完善,对于解决业委会组建难和物业收费难的问题缺乏明确规定。
分析及建议
01 完善机制优化“最初一公里”实施环境
打破“条”“块”分割,成立北京市基层治理委员会,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联动体系,有效推进基层治理。
一是明确各级各部门权责边界,切实提升街道“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的能力,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实行制度到岗、责任到人,实施共商共议共办共享的协作模式。比如,海淀区曙光街道上河村社区试点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就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联动居委会、物业、居民、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探索。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街道行政区划和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实现资源科学调配。三是定期考评各级落实条例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02 补足条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实际问题
一是采取赋权后“编随权走”,加强人员补充和培训,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执法队,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考虑到业委会成立条件尚未成熟,建议暂缓下达硬性指标推进业委会组建。可由居委会暂行业委会职能,待条件成熟时再成立业委会。比如,西城区广内街道在成立街道物业联盟基础上,依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积极探索组建起全市首家物业管理委员会,并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牵头解决该小区存在的一揽子历史遗留问题,紧扣群众关切出实招,这对于当前推进物业管理工作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三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确保未经批准的工作事项一律不得交由社区落实。
四是健全“接诉即办”配套机制,包括不合理诉求剔除机制、反恶意投诉机制、反馈机制、预警机制、激励机制等,使“接诉即办”更好服务基层治理。
五是通过市人大对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管理办法,以促进三个条例的有效落实。
延伸阅读:
- 提案摘编|北京市工商联建议支持发展“手机菜篮子” 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 提案摘编|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疫情后期支持和帮助北京市中小企业恢复和发展
- 提案摘编|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首都北京优先发展全球“硬科技”中心 并就加快布局相关产业链提出实施对策
- 提案摘编|民进北京市委建议深化农村建设用地改革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提案摘编|农工党北京市委建议加强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科研体系建设 提升首都科学防控能力
- 提案摘编|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保障机制 促进《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更好实施
- 提案摘编|民革北京市委建议北京市要有一定的鲜活农产品自给率
- 提案摘编|民盟北京市委建议加强中轴线文化廊道利用 为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 提案摘编|北京市工商联建议建立健全智慧医疗体系 为首都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赋能
- 提案摘编|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研究 高质量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
- 提案摘编|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服务经济融合发展
- 提案摘编|农工党北京市委建议加强北京市生态环境应急管理
- 提案摘编|民革北京市委建议以“两区”建设为契机 加快推动北京数字贸易发展
- 提案摘编|民盟北京市委建议进一步完善“接诉即办”机制提升首都社会化治理水平
- 提案摘编|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 助力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