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设计制作北京奥运奖牌
2006年3月,我得到北京工美集团老领导唐克美老师的大力推荐,加入中央美术学院奥运奖牌创作团队,和在校的学生一起,参与了奥运奖牌的设计和打样工作。
我在设计过程中,凭借自身对玉石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了解,对玉环尺寸和在奖牌牌面所占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修改,去掉了原设计中玉环上线刻的长城和祥云图案,使玉环显得更简洁、纯粹、朴实,内涵更丰富,更便于生产加工。
最终,由我设计提交的奖牌玉石搭配方案:金牌搭配白玉,银牌搭配青白玉,铜牌搭配青玉,获得奥组委批准。
在整个奖牌玉环设计当中,无论制作时间多紧张,方案如何改动,我和王建都积极配合,任劳任怨,用300余片玉制作了各种厚度、各种尺寸的实验品和样品。这些玉料全部由我们公司无偿提供,免费制作加工。
国际奥委会认为:“北京奥运会奖牌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的赞赏。
令他们吃惊的是,奖牌设计方案竟然来自学校的设计团队和工艺家们,而非专业的国际设计公司,这在奥运史上也是没有过的。
2008年1月2日,我们公司受北京工美集团委托,负责奥运奖牌玉环的制作任务。回想当时的情景,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郭鸣和我们商议奖牌制作方案时,曾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啊!”
那时,这句话天天萦绕在我的耳畔。承接奖牌制作任务,一旦不能按时完成,赛后奖牌不能挂在运动员身上,我们就是千古罪人。这是严肃的政治任务。
每天看着车间里奥运开幕倒计时牌,时间一天一天地临近,我承受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有时半夜被噩梦惊醒,身上都是冷汗,还常常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2008年7月,张铁成(后排左二)参加奥运奖牌抵京仪式
在此期间,大家都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谁也记不清自己已经多少个星期没有休息,记不清已经是第几次出差……
工作中一直是没有下班时间的,为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加班到晚上十点多钟是常事。有的员工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家中有特殊情况也不能及时处理,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王建的母亲曾经对她说:“十三亿中国人,让你们赶上了。你爸要是还在的话,不定多高兴呢!不要总来看我了,赶紧忙你们的去吧,你们做成了这件事才是给我的最好礼物!”
在经过了四处奔波,千辛万苦地购置原料和夜以继日的艰苦工作后,在没有任何工艺先例的情况下,我们摸索成功了一个个技术方案,攻克了一道道的技术难关,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艺,终于按照当时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郭泰来提出的“三个确保”的承诺,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8年8月9日上午,捷克女子射击选手卡·埃蒙斯摘得北京奥运首金,国际奥委会罗格先生为她佩戴上首枚“金镶玉”奖牌。
看了电视实况转播,我热泪盈眶。中央美院奖牌创作团队的朋友第一时间发来短信:“我们的金牌挂在运动员身上了。高兴!”
珊瑚玉雕《九龙浴佛》获金奖
2009年,北京工美集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精心打造了“四大名旦”珍精品系列。我们公司负责了其中的一件—珊瑚玉雕《九龙浴佛》的制作。
北京工美集团于2008年偶然购得了一棵国内罕见的整枝珊瑚树,邀请了玉雕界、故宫博物院、佛教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进行论证,提出了整枝保留,珊瑚花丝镶嵌及“九龙灌浴”等多套创意思路。
几易其稿,最终郭鸣总工艺师确定了《九龙浴佛》的创作思路,由我亲自操刀雕刻制作。
奥运会闭幕以后,我感觉人有点飘,坐不住,干什么都没兴趣,心都不在玉器上。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赶紧调整心态,和王建一起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进修学习。
现在,又接到这么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心里很纠结。这是项重点工程,做成功能给自己带来很多荣誉。但珊瑚真不是好雕的,料很软容易折断,做不好就不是露脸而是现眼了。
过去在北京市玉器厂,珊瑚是八级工才能接的活儿,而且这次的设计要求是要完整保留所有细小的枝杈,以表现珊瑚树的效果。
在一枝一枝独立的珊瑚枝上,雕琢出形态各异、张牙舞爪的龙,谈何容易。即便我雕刻没问题,抛光那里也不敢打保票呀。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鼓足勇气,迎接挑战。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步步惊心。由于珊瑚是红色的,浇上水有反光,经过一年的制作,我的视力明显下降。
活儿做好后, 送去抛光。怕运输途中不安全,我抱着重20多公斤的珊瑚和碧玉底座,坐在车里。由王建开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用了一个半小时才送到地方。
张铁成在小心翼翼地雕刻珊瑚
最后,作品顺利完成了,并荣获了中国玉器“百花奖”特别金奖和北京市“珍品”称号。这和大家的帮助分不开。
在设计方面,我得到了有着“中国雕龙第一人”之称的郭石林大师的指导; 在决策方面,北京工美集团的领导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记得当时有一年多没找到合适的料雕太子佛,我非常着急。后来有一块白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但是有20多公斤重,非常贵,然而我们只需要一小块。
我们把这个情况向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节做了汇报,李总果断决定买下了这块大料,使得作品能顺利完成。
事后,受北京工美集团委托,我和王建还有于正全大师仔细研究,反复推敲,用白玉余料又制作完成了两件作品,一件是《吊链花篮》,一件是《双链瓶》。现在,这三件作品都收藏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