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张铁成: “奥运徽宝”的玉雕国手(3)
2020-04-01 20:45 千龙网

身怀琢玉技艺去打拼

1989年开始,玉器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市场变化,手艺精熟的玉雕师个人开始接到订单。

这一年,我收到了郭石林大师的邀约,让我在业余时间帮着做件加工活。

对我来讲,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一天到晚想着干活儿的年轻人,心里憋着一股子干劲儿。在玉器厂的朝九晚五之外,我能够尽情施展和发挥才艺,也是件乐事。

市场经济要求速度,而以前我是信奉慢工出细活的。如何让自己的工作节奏,跟上时代的发展呢?

我发现,无论是持花拿扇的仕女,还是神佛罗汉等,都有出大形的诀窍。一一掌握后,我的玉雕创作速度提高很多。

这期间,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郭石林老师,郭老师都尽心辅导,后来我就直接拜他为师了。就这样,我跟随郭老师学习至今,观音、仕女、龙等都得郭老师的真传。

1990年10月,玉器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北京市玉器厂为了搞活经济,开展劳务输出。我跟随师傅王耀堂和王建、谢华等新品组的成员一起,去了深圳打工。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机遇。我们在深圳特精珠宝公司工作。公司老板刘港财是香港人,人善良,有情怀,看我干活儿不惜力,活儿也做得不错,对我特别重视。

在这里,我不光开阔了眼界,还有机会跟精通薄胎技艺的杨根连大师学习薄胎制作,跟精通器皿制作的赵长年、张建皋师傅学习器皿制作。

几年的劳务输出结束,我已经手艺精熟、眼界开阔,能够独当一面了。

1995年,我离开了北京市玉器厂,在家里接加工活儿。在这个时期,我跟姜文斌大师合作了几件大型的山子作品,受益匪浅。仿佛命中注定,通过向姜文斌大师学习请教,我又把山子雕刻的技巧收入囊中。

人物、佛像、器皿、山子,从1987年到1997年,从20岁到而立之年,我在玉器行业转型的大潮中,收获了一身扎实的玉雕基本功。

我认为,只有金字塔底的基石越宽广厚重,未来塔尖的高度才能越高耸入云。三十而立,我做好了迎接人生新挑战的准备。

1997年的春天,我遇到了师姐王建。

王建出身于北京的玉器世家,父亲是北京市玉器厂的老领导。她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热爱玉雕艺术。1980年,北京市玉器厂招家属,王建进入七车间工作,先后师从于郭石林、王耀堂、陈长海学艺。

从深圳回来后,王建一直在东四“练摊儿”,收入不菲,但深深的玉雕情结, 促使她又回到玉器行业。她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带着两个残疾人做玉器加工。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对她说:“正好有个做房地产的老板找我做加工活儿,活儿挺多,不如我们一起干吧。”

13-2

多年来,王树仁先生(中)跟张铁成(左)、王建(右)一直都是好朋友

就这样,我们做出了共同合作办厂的决定。1997年8月6 日,我和王建师姐合作创办了公司—北京玉尊源玉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王建担任董事长,我任总工艺师。

从房地产老板王树仁先生第一次委托我们做加工起,到现在,已经整20年了,期间所有合作的人跟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并且经常来往。

那个时候,虽然叫公司,其实就是很小的作坊。几个人志同道合一起干,基本上属于加工厂,没有资金,做的小件儿的东西多一些。

但也正是在那几年里,我潜心研究艺术,应该说是成长最快、心里最踏实的时期,是一段充实且快乐的时光。正是因为这些积累,我的人生之路拓宽了。

参与“奥运徽宝”的制作

新时代,艺术需要德艺双馨的传承者,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2003年4月26日,我们收到北京工美集团的邀请,参加一个玉印制作的招标活动。

当时,正是“非典”肆虐期间,大街上没车没人。我骑自行车带着王建,去了当时还在劲松的北京工美集团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的主任郭鸣看了我在故宫、历史博物馆临摹的玉玺画稿,认为我们有能力完成任务。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载体—“奥运徽宝”。

13-3

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

当时,我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这项重大工程被命名为“525工程”,需要秘密进行。于是就从我们厂里运来三台磨玉机和一些辅助设备,到技术中心的封闭工作室,开始了“奥运徽宝”的制作。

由于前期找料耽搁了许多时间,真正开始制作时,距会徽发布已经不到30天。

时间紧、任务急,我们加班加点,精雕细琢,把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之情, 凝聚在“徽宝”之中,赶在发布之前完成了任务。

2005年,经北京奥组委批准授权,北京工美集团监制,限量发行了2008方“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仅用三个月就销售一空。这开创了制作高端奥运纪念收藏品的先河,弘扬了中国传统玉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并创出了单项产品销售额超亿元的优异成绩。这在当时全国玉器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每方“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的售价是5.6万元,听说现在涨了几十倍,甚至有些吉祥号卖到了200多万元,创造了奥运文化藏品的收藏奇迹。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极其保密的条件下制作的。因为最担心原料涨价,我们决定采取先备料后制作的方案,从2003年底就开始为这项工作备料。等我们把料差不多备齐了,才答应技术中心承接这个项目。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王建山西的亲戚先后借了两个一百万。那时,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利息分别是10%和15%。这无疑是一场赌注。如果我们完不成这项任务,后果无法想象。

我们和工美集团谁也输不起。在保密的情况下收料,在保密的情况下制作,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了任务,产品大卖,顺利地把借款连本带利还清了。

当时,山西的亲戚收到钱后说:“这么多人从我这借钱,没有一次像你们这样痛快还的。我这儿有辆车,就送给你们用吧。”

后来,我和王建一人买了一方带号的“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分别是56号和86号,作为对这段特殊经历的纪念。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