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张铁成: “奥运徽宝”的玉雕国手(2)
2020-04-01 20:45 千龙网

博物馆和故宫的熏陶

入学后,参观北京市玉器厂展示厅,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玉雕作品实物。实物与平面印刷品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我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艺术创作的冲动!当时,我确信自己来对了地方,选对了路。

从这一天开始,我的每一种努力,都在印证着当年最初与玉结识的那种直觉。

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是传说中的玉器界“黄埔军校”,大师的摇篮。其实,当年的教学条件很艰苦。

我入校第二学年,学校搬到了北京郊区的龙爪树村。那里地处偏僻,冬天没有暖气。冬季整整一个学期,学校都组织我们在博物馆写生,因为那儿有暖气。

我的第三学年,冬天是在故宫博物院度过的。很多学生不满学校的这种安排,我却如鱼得水。

美术界有人说:法国艺术系的学生在卢浮宫待半年,什么都不用学,审美自然高于常人。这话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艺术殿堂里修炼熏陶,与皇家玉器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

在所有的宫廷玉器作品中,我最钟爱器皿件。在一个个千锤百炼的形制中, 镌刻着神秘隽永的花纹,包含着敬天礼地的美好祈愿,散发着恢宏中正的皇家气度,典雅、稳重、高贵。

我如痴如醉地临摹着这些器型,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创作出如此完美的作品。就像电影场景的真实再现,那段时间,我一心扑在学业上,除了玉是清晰的,其他一切在我意识中都是模糊的。

第二学年,大家一致选我当班长。当时我用“奇怪”二字形容此事,觉得人人都很优秀,不知道为何有了这样的“民意”? 

今天看来,这就是我的性格。看别人,人人都有钻石般的闪光之处;看自己,却朴实无华。岂不知人生正是一面镜子,处处看别人的长处,折射回来的, 正是同学们对自己的尊重。

我既然选择了玉雕行业,便潜心求学,一心准备,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实习。实习其实就是为未来分配做准备。

当老师问我未来的分配意愿时,我的人生面临着第二次重要的抉择。玉雕的方向很多,主攻什么?人物、花鸟、山子、还是器皿? 

老师说:“去人物车间呢,就要融到人群里,要善于观察人、揣摩人心;如果是器皿车间呢,就简单了,只要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制作……”

还没等老师说完,我就说:“我要学做器皿!我不喜欢琢磨人,斗心眼儿。”

无须犹豫,我早就做了自己的选择,对故宫博物院里那些皇家器皿的一见钟情,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火焰山》一举成名

1987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玉器厂技术科新品组,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耀堂先生。

技术科新产品开发组,顾名思义就是北京市玉器厂专门负责搞技术创新的精尖技术组。当年,我们这届26名毕业生,技术科挑了两名表现最为优异的尖子生,我便是其中之一。后来,北京市玉器厂的技术骨干王建、杨根连,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北京市玉器厂当年云集了众多琢玉名师名匠,在此期间,我得到了许多名师亲自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我也不局限于哪一个品类的玉雕学习与创作。可以说,北京市玉器厂给予我的平台,已经在全国同行业居于塔尖了。

在我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只要面临选择,我总能毫不犹豫地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在机遇面前,总能被选到最好的位置上,这让我初出茅庐,就得到最好的学习和工作的平台。

至今我还记得自己进厂做的第一件作品。师傅给了我一件难得一见的黑白红三色玛瑙进行创作。我十分珍惜,耗时三个月,创作了一件《送子天王》。

技术科科长李瑞兰对我的表现十分满意,当下决定给我一件非常珍贵的蓝色水胆玛瑙进行创作。能够把这样的原料给一个新人创作,可见对我的信任。

我下定决心,要比《送子天王》做得更好。可是我刚开始剥料皮,意外发生了。

“噌!”随着一声异样的声音,水胆玛瑙被切破了!一小汪水从小小的破口沁了出来,流到了我的手上。

这冰凉的感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毁了一块珍贵的好料!虽然科长并没有说什么,但我自责极了!这纯粹是因为我求好心切,有了表现欲,心一急,玉就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个沉痛的教训,让我永远铭记:要做好玉雕,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从此以后,只要坐在玉雕机前,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七情六欲,凡尘俗事都与我无关了。

为了弥补自己造成的损失,那段时间我成了一个“怪人”,仿佛除了玉,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我打定主意要好好干、多干,尽量把自己给厂里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做的玛瑙《风采千古》《东君》两件作品,被收录到为纪念北京市玉器厂建厂30周年而出版的《玉雕精华》一书中。

这本珍贵的小册子,收录了北京市玉器厂建厂30年来创作的最为杰出的玉雕珍品,所载所记多是高祥、李博生、宋世义、郭石林、王耀堂等玉器界大师级人物的得意之作,我竟然有两件作品收录其中,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1989年,我制作的玛瑙《火焰山》,获得了中国轻工业部最后一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一等奖(希望杯)。1990年,我创作的玛瑙《东郭先生》, 获得北京市青年设计大奖赛一等奖。

除此之外,我每年都有产品在厂内被评为优秀作品。随着制作技巧的日趋成熟,我更加坚定了为玉雕艺术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