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米振雄:“米氏”景泰蓝的发明者(3)
2020-03-30 14:42 千龙网

制定景泰蓝的规范化标准

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很多厂子都受到了冲击,不过珐琅厂受到的影响并不大。那会儿,规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的题材不能做,可是景泰蓝本来“才子佳人”的题材做的就少,受影响的主要是一些佛教题材的产品。

那个时候,珐琅厂也创作一些有时代特点的东西,如“样板戏”“工农兵形象”之类的。“龙凤”之类的传统题材,只要是外贸公司的出口需要,我们也还做。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因为踏实能干,厂里还给了我一个“珐琅厂技师”的称号。

1978年,北京市珐琅厂的生产就全面恢复了。1979年,我开始担任掐丝车间的副主任,在车间管质量和技术。

当时掐丝车间有230多人,职工的技术水平不一样,做出来的活儿有粗有细,所以分下去的活儿我心里总没谱儿,不知道这二百多人能做成什么样。怎么样才能管好车间呢?我想出一个办法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景泰蓝工艺的学习还是沿袭旧时做法,所有的产品都没有规范的图纸,要做什么、怎么做,图样都在师傅脑子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同样的纹样图案,不同的师傅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做出不一样的样式出来,但也有弊端,那就是产品很不规范,管理和验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同一批产品,做出来会差别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带着几个有绘画基础的技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成立了车间业余设计组。

我带着车间这个组的成员,把以前老艺人做的活,工人手中拓的样子,都搜集到一起,然后按照尺寸大小分好类,又把图样中的构图、结构和透视不合理的地方,都做了大胆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两年多,我们业余设计组整理、修补了上千份的图纸。这个办法还真灵, 使车间的掐丝工人有了统一参照的图样,有了规范化的验收标准。

这对于景泰蓝的批量化生产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景泰蓝掐丝工序,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成功的标准化管理。

不过,有利就有弊,从管理上来说有了标准,便于批量化生产, 但从自由创作的角度来说,又给框死了,失去了手工技艺的多样性。

两年的整理图纸,让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条件来学习画画,并设计创作了一些产品,12寸的《鹦鹉瓶》就是那时的作品。

当时,这件作品是要参加轻工部的评比,厂里特别重视。我负责设计、掐丝,王长岭点蓝,衣福成磨活。后来,这件作品被评为轻工部的“部优产品”,并成为出口免检产品,我也算给北京市珐琅厂争得了荣誉。

《巨雄瓶》荣获金奖

至20世纪80年代,我到北京市珐琅厂工作有二十多年了。那时, 工艺美术是北京市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1980年,有天下班,我和张玉清一路回家。他说外贸公司到珐琅厂征集景泰蓝大瓶的设计稿,问我想不想参加?我说想啊!这么大件的产品,在中国景泰蓝的历史上都是凤毛麟角,建国之后更是还从未有人做过。

于是我就赶紧开始画稿子,当时也没说啥明确的主题和要求, 只是限定了个大致尺寸。凭着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先是反复画器型,然后拿给制胎车间的人看。

6-3

米振雄为《巨雄瓶》点蓝

这些师傅都是搞造型的,眼睛毒得很。他们一看就能指出不合适的地方。在这些师傅的指点下,我画了无数次手稿,最终确定创作了两套图纸,分别是70英寸的《振兴瓶》和80英寸的《巨雄瓶》。

这两件作品瓶型不一样,图案内容都是花鸟题材的。在随后的评比竞标中,我设计的这两套方案从近百张设计稿中被选了出来,一举中标,为厂里赢得了近百万的订单。

1987年,《巨雄瓶》应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这对景泰蓝瓶摆在了民族文化宫一进门两边的高台阶上,特别有气势。

展览期间,中央领导来参观,看中了这对《巨雄瓶》,就这样,《巨雄瓶》摆进了中南海紫光阁内,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里,还能看到国家领导人在紫光阁接见外宾时,摆在两侧的这对景泰蓝大瓶。

另一件作品《振兴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摆在友谊商店的门口,成为这家接待外宾商店的镇店之宝。

2003年,《巨雄瓶》荣获了北京首届工艺美术展的特别金奖。现在,这个造型还在用,应该说,这件作品禁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