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名角共创工作室
也是一种机缘巧合。2008年,我结识了当时在厦门拍戏的影视演员张嘉译先生。我儿子曾在影视界打拼过,有一次,他跟张嘉译去厦门拍戏,那时我还在福州干活儿。
我儿子跟张嘉译说:“我得去看看我爸。”
张嘉译知道我儿子是北京人,听我儿子这么一说,不由得一愣,问道:“你爸在哪儿呢?”
我儿子说:“我爸在福州,给人家打工呢。”
张嘉译说:“你爸干什么的,多大岁数了,怎么还给人家打工呢?”
我儿子就把我的事跟张嘉译说了。张嘉译听我儿子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外奔波,便动了恻隐之心。
张嘉译了解到雕漆这一行业几近后继无人,又听说我是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就跟我儿子提议:“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一个人在外面容易吗?你让他回北京吧,咱们合作,我投资,让他在北京接着做雕漆怎么样?”
我儿子跟我一说,我挺高兴,在外这么多年,我也真是想回家了。
《双面雕漆大插屏》
后来,我跟张嘉译吃了一顿饭。一聊,发现在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的想法上,我们一拍即合。就这样, 也没再谈更多的,张嘉译就决定投资,把我的工作室办起来了。
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张嘉译对我这个工作室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为我提供了场地和大量资金。工作室还陆续招揽了几位原北京市雕漆厂的工艺大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工作室逐渐发展了起来。
工作室成立近十年,我创作出《雄踞东方坐狮》《双面雕漆大插屏》等多个作品,先后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金奖等荣誉。工作室也从初创期的两人,发展到了如今20多人的团队。
工作室的作品涉及大、中、小各种规模,产品结构比较合理。同时,这几年间,我又做了两对大瓶,一对是“四大名著”题材,一对是《红楼梦》题材。这两对大瓶的题材、体量和数量在雕漆史上都没有过的。
我今年72岁了。为什么在雕漆行业能一直坚持到现在呢?一方面,我干了一辈子雕漆,确实是对这个行业不舍;另一方面,张嘉译对这个行业、对我确实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2014年8月15日,我们在新闻大厦举办了一场“京城国粹—满建民从艺50 年雕漆艺术展”,这既是对我从艺半个世纪雕漆事业的回顾,也是对雕漆艺术发展的梳理,更是对张嘉译跨界支持中国传统工艺传承的赞赏。
2015年,我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之后,我又被评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应该说,这些都是对我退休后,仍然坚守雕漆事业的一种肯定。
以诚相待授业带徒
近几年,我雕漆工作室积极参加各类展览,通过展会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雕漆技艺之精粹,实现价值再生与创新发展。
现如今,雕漆行业也有不少传承人了,不但有老的,还有一些年轻人,甚至还有大学生慕名来跟我学习雕漆这门手艺。
还记得我在天津美院讲过一堂课,下课后,就有很多学生跟我交谈,希望给我当徒弟。过去,工艺美术行业的匠人大都像我一样,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积累,初中毕业就去了工厂。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艺术专业的,学历都是大学本科。就拿我带着的两个实习生来说,既有美术功底,又有学习能力,学得快,悟得也快,当然我教起来也就不费劲了。
时至今日,我仍按照传、帮、带的传统方式,传授雕漆技艺,亲自带徒弟,把我毕生在雕漆行业里积累的技艺、经验和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希望他们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性进行创新。
我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一方面,是我觉得做人要以诚相待;另一方面,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门中华技艺传承下去。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为雕漆艺术事业后继有人,做出一些贡献。
满建民(左一)向徒弟传授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