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建民
作者小传
满建民,回族,1945年8月生于山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雕漆高级技师、中国漆艺家。1962年进入北京市雕漆厂从事雕漆创作,先后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金波、杜炳臣等。2009年,与影视演员张嘉译合作,共同创办满建民雕漆工作室。曾荣获“2015年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满建民从事雕漆事业至今已有50余载,在雕漆雕刻手法上,集百家之长融为一体,尤其是在山水、花鸟、各类动物等题材的雕刻技法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亦大胆借鉴了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刀法细腻,生动传神。其在雕漆艺术创作上扩展创新思维的视角,大胆革新成功研发了嵌漆新工艺—“叫嵌”,创作出诸多艺术精品,同时,在历代雕漆各类文物的修复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满 建民可谓是古老雕漆艺术及技艺当之无愧的传人。
其代表作品有:1995年,应北京市政府的要求,亲自设计并主刀,为人民大会堂制作了四只2.8米《市花大瓶》和两樘《市树屏风》,同期为科威特王储制作了一对3米大瓶。1999年澳门回归,高浮雕大圆盘《花好月圆》作为北京市政府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松鼠葡萄大圆盘》《子孙万代葡萄盘》《雄踞东方》《双面雕漆大插屏》《春字捧盒》《大肚弥勒佛》《剔红东坡访友挂屏》《剔红桃心春字捧盒》《剔红圆盘八仙过海》《剔红富贵寿考圆盘》《剔红九龙闹海天球瓶》《维摩演教图》《剔红二龙戏珠宫缸》等。其中,《雄踞东方》在2010年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剔红二龙戏珠宫缸》在第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家训受益终身
我1945年8月14日出生在山东。11岁,我就没了父亲,家里有6个孩子,1个姐姐、2个哥哥和2个妹妹,我排行老四。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赚钱贴补家用了。
1962年,正值咱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初中毕业国家就管工作分配,但上岗前也要考试。当时,北京饭店招厨师和服务员,我觉得在大饭店工作挺好,就大胆去应试,结果没有被录用。
第二次分配,我被分到了原归属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的北京市雕漆厂。它的门槛比较低,有过第一次落榜的失意,这次机会就不能错过了,于是,我在雕漆厂当了工人。
进入北京市雕漆厂,看到厂里陈列着精美的雕漆产品,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行当。那时,我刚刚17岁。
老北京的学徒是三年零一节,跟师傅学3年以后,就能独挑一摊儿了。雕漆属于特殊手艺,对于这个行当来讲,要求干活细心踏实,有进取心,还要掌握独特的技能。
我虽然成长在经济困难之家,但家教很严。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几个孩子,不管干什么,要干就要干好。
她还教育我们:这辈子不要好高骛远,只要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就算有出息。这也是我们的家训。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
别看我母亲没什么文化,她还是比较开明的,老人家的思想并不守旧,她善于攀谈,接受新生事物也特别快,尤其喜欢文艺。
正是因为母亲这种开明和严厉的教育,我们兄妹6个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类拔萃。
因为弟弟妹妹们都小,我大姐为了家庭,为了生活,15岁就参加了工作,18 岁背井离乡去了邯郸发电厂。她是我们兄弟姐妹中,对家庭贡献最大的。
还有我大哥,11岁就进戏剧学校,学京剧演小生了。因为学戏管吃管住,不但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吃饭的本事。
俗话说:技不压身。我大妹妹是学舞蹈的,曾经出演过《白毛女》的女主角,现在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了。
老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兄妹几个都非常上进、要强,在各自的领域都积极要求进步,所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对我本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励我也要“干什么就要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