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嵌漆”工艺
我在雕漆厂时,曾发明了一项嵌漆工艺,我管它叫“叫嵌”。
说起这项发明,其实也是非常偶然的。当时,厂里有一个专门的镶嵌组,主要是镶嵌宝石,就是把漆盘剌好后,用宝石在上面镶嵌出图案。
有一次,厂里准备做一批镶嵌宝石的漆盘,锦纹都剌好了,可是负责镶嵌的师傅被调走了,眼看着这批漆盘就要废了。
厂长来找我说:“你是创新组的组长,看看怎么能补救一下?”
我琢磨了许久,想着它能嵌宝石,为什么就不能嵌漆呢?就这样,我将剩下的所有盘子,都用嵌漆的技术制作完成,一点儿材料都没浪费。
没想到这批漆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漆盘刚一做好,就被抢购一空,为雕漆厂带来了不少效益。
“嵌漆”到底是种什么技艺呢?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曾经制作过一件20寸的《雄鹰》漆盘。这件作品的题材,是一只站在悬崖旁松树上的雄鹰,正蓄势待飞,准备翱翔长空。
在这件作品上,我创造性地运用了镂空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并将一块墨玉嵌在了眼睛处,黑色的眼珠让这只雄鹰显得格外精神。
雕漆制作中,用时最长的工序是光漆。光一道漆,必须等到完全干了,才能继续光下一道,一点都急不得。
我琢磨着《雄鹰》这件活儿,光漆需要20个厚度,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且按照传统的做法, 为了雕出主图案,我要把主图案周边的漆料,一点一点剔下去,最少也要剔掉三分之一的漆料。
《雄鹰》在香港精品展评会上荣获“精品奖”
但现在我把这盘子,跟这“嵌漆”的漆片一块儿光漆,再用“嵌漆”的技术往上嵌,这样也不用那么多原料了,而且最终呈现出来的立体感特别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从这件作品就可以看出,利用嵌漆工艺,一是可以节约时间,大大缩短了工艺的生产周期;二是可以节省原材料,简化生产工序,进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是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我为什么又给嵌漆工艺,起了一个“叫嵌”的学名呢?就是形容“嵌漆”像人一样排着队,叫谁的名字,谁就出列,这样比较通俗和形象。希望哪一部分呈现出立体效果,我就用“叫嵌”给它叫起来, 嵌完的效果大家是看不出来的。
刚发明嵌漆工艺时,有些人误认为是粘在一块儿的,对它并不认可。我个人认为,艺人要创作一件精品出来, 为了增强作品艺术性和观赏性,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手段,集百家之长融为一体,达到最佳效果就好。
满建民运用嵌漆工艺制作《花篮盘》
1974年,我带着《雄鹰》漆盘,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一届美术大展,即全国范围内的中国工艺美术展,并得到了多方好评。
1980年,我带这件作品参加了香港精品展评会,荣获“精品奖”。那时,我的作品已经被一位资深藏家收入囊中。
我发明的嵌漆工艺,还得到了杜炳臣师傅的认可。我跟杜炳臣师傅学习做花篮,可是杜师傅做的花篮是平面的,前面的花头都做不出效果。
我向杜师傅建议:“这牡丹花可不可以嵌上一块漆?嵌上的都会高一点,这样看上去,花篮的立体感就更强了。”
杜师傅听后连连点头,同意让我一试。
于是,我就开始光漆片,下面是纸、布,上面是一层一层光漆,光到15个厚左右,再设计和雕刻,把花头一层一层雕好,再往上一嵌,整个作品的效果就出来了。
可以说,做嵌漆技艺,我是第一人。我大部分的作品都采用了这种技术。嵌漆工艺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按照传统技术根本雕不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 我的雕漆作品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创新雕制《北京市市花大瓶》
在北京市雕漆厂工作期间,我利用自己的创新技法,每年都创作出一些新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参加了国内外的展览,我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奖项。
比较有代表性的获奖作品是:1989年,我创作的《松鼠葡萄大圆盘》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1989年,《海兽图》在香港精品展评会,获优秀创作奖。1990年,我创作的《子孙万代葡萄盘》荣获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馆藏。1989年,我被评为北京市工艺美术三级大师。
满建民与《北京市市花大瓶》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
1995年,应北京市政府的要求,由我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设计并制作了4只2.8 米高的《北京市市花大瓶》和两樘《市树屏风》。
其中一对《北京市市花大瓶》为白地红花,就摆放在人民大会堂的检阅大厅。
我们时常可以在电视荧屏上看到国家领导人在检阅仪仗队时,背景画面上的就是这对雕漆赏瓶。这件作品上的花卉,也是局部用嵌漆技法表现的。
其实,就雕漆工艺而言,我更偏好做大件的作品,只要是没有做过的,都想尝试挑战一下。当时做这对《北京市市花大瓶》,相关领导对制作要求很高,提出一定要是白地红花。
可是白地比较少见,制漆出来也不会那么白,有点儿发黄,这就对材质有更多的要求,要加大颜料的比例,用它来覆盖大漆的原色。
当时,北京市雕漆厂的产品,主要是瓶瓶罐罐的小件,没有多少大件。而且这些大件做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一个是光漆,一个是立体感,这些用传统的技法根本达不到。
这也迫使我必须大胆创新,也养成了我只要一看平面设计图,脑袋里就会呈现出实物立体效果的习惯,就跟过电影似的,要下刀特别准,最终就是别人做不到的,而我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