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霍铁辉:发明无丝珐琅画的大师(7)
2020-04-01 14:25 千龙网

电脑制作材料参加大师评选

我在这家民营企业干了几年,他们对我还是比较敬重的,可是后来我还是辞职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时,我想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要耗时二三个月,我怕耽误人家的工作。

在家没多久,北京铭客诚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李克总经理找到我,邀我去他那里一起干。李克原来是工艺美术厂的副厂长,是我的老同事。我本不想给他添麻烦,但他诚心邀请,盛情难却,我就答应了。

到了“铭客诚”,看到熟悉的车间,看到许多昔日一起工作的师傅,使我顿时有了回家的感觉。重新回到车间,我干劲儿倍增,一气儿设计了《千秋熏》《朱雀纹熏》《远古的呼唤》等一批具有原工艺美术厂风格和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

在此过程中,李总亲自指导产品的生产,甚至哪件产品叫什么名儿,都经过认真考虑,车间的师傅也尽心尽力地工作,厂子的效益还是非常好的。

8-8

《铭承尊》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汇报展上受到一致好评

恰在此时,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在正式评选前,我的作品已全部完成。

值得一说的是,参加评选的所有材料都是我用电脑填报的。我也是北京参评的人中,唯一用电脑制作参评材料的人。

对评选大师这件事,李总非常支持我,他对我说:“这既是对你这些年为景泰蓝事业所做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你能力的认可,我们当然要支持你。”

我没辜负领导的期望,最终被评为第五届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铭承尊》被刊登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刊物封面,并对我的其他作品也作了详细的报道。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汇报展上,《铭承尊》受到了一致好评。那天,有许多部委的领导来到国家博物馆观看了我的作品。

设计“双国礼”成佳话

离开北京市工艺美术厂后,我没闲着,一直在从事我热爱的景泰蓝设计工作,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后,我的创作热情更高了。

我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由中国佛教研究所长吴立民主持创意的,有史以来最大的錾铜工艺工程—西安市大慈恩寺玄奘纪念堂的錾铜装饰设计,使纪念堂从藻井、天花板、檩、柁、梁、柱,到壁画、大门、床子、门槛、匾额,全部用錾铜工艺包装起来,成为紫铜之殿。这件作品在工艺美术界的影响很大。

2015年,北京工美集团为纪念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一百周年诞辰,开发纪念产品,让我也参与设计。

我以赵丹的水墨画作《兰亭清溪图》为主图案,设计了《丹·青》景泰蓝赏盘。因为是水墨画,《兰亭清溪图》是将多种颜色晕染在一起,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整片区域乌涂涂的,失去了国画的意境。

我和点蓝师傅反复钻研,调配了多种不同的颜色,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使整体颜色不至于走形。后来,这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了。

还是2015年,我又接到了北京工美集团派给的任务,为国家设计国礼。我代表“铭客诚”和很多业内人士一起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次设计任务的主题是“一带一路”,经过反复琢磨,我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典故中,找到了灵感,设计了《郑和宝船》。

当时,项目要求我们每人都要同时设计一大一小两种规格的产品,而景泰蓝制作必须出原大图,这是比较难的设计。大的船体加帆,使用四五张整开的纸才画得下,所以,我必须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勾画。

国礼项目的要求非常高,不能出一点偏差。当然,我对自己的设计也是严格要求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最后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改了多少稿。

时值夏日,衣服穿得少,膝盖磨得生疼,我又有腰病,趴久了,腰都直不起来。但为了设计好国礼,这些都顾不上了。

打样制作在河北省易县,开车单程要3个小时左右。我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从家里出发,晚上回到家天都擦黑了,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多月。当时我已经是72 岁的老人了,常常在回来的路上就睡着了,但我必须去现场监督。

这个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仿真,所以我要和制作的师傅交流,帮着他们理解我的设计。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地方我还亲自拿着锤子敲敲打打。

因为工期很紧,小船的图纸来不及正正规规地画完整了。我们只能做到哪儿,画到哪儿,一边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一边完善。

我搞了50多年的设计,从来没像这次这么紧张,这么费心、费力,时常是晚上躺在床上,还思考着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什么地方需要加强。最后,我的作品终于按时完工了,并正式改名为《友谊之船》。

8-9

《友谊之船》

后来,两件《友谊之船》作品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美行业首个“双国礼”的佳话。

我在工美行业工作这么多年,虽然企业分分合合,但我一直都没离开工美行业,一直都是工美人,一直都是景泰蓝人。

前不久,北京工美集团成立了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聘请我当研究员。在聘任仪式上,我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对这个身份感到非常光荣。第二,我希望借研究院这个平台,多跟年轻设计师接触交流,我们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还要寄希望于他们。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相当难,但我希望年轻一代能继承下来,真正能扛起这面大旗,让我们中国的工艺美术得到世界的认可。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