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霍铁辉:发明无丝珐琅画的大师
2020-04-01 14:25 千龙网

8-1、霍铁辉

作者小传

霍铁辉,原名霍铁军,1943年6月生,北京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2 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金属工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厂。先后从事木刻、牙雕、花丝镶嵌和景泰蓝的设计制作,至今已为景泰蓝艺术奋斗了50 多个春秋。

1984年,霍铁辉第一个以珐琅艺术家的身份,参加了在法国里摩日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珐琅工艺品比赛。受这次参赛的启发,他发明了无丝珐琅画。

在5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霍铁辉一贯注重创新,突出个性,讲求不雷同、不重复,强调设计到产品的转化。他设计的景泰蓝作品构思巧妙,造型新颖,色彩清新亮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专利局的《创意世界》杂志曾以“新、精、巧、俏、小、深”六个字总结了他的设计风格。

霍铁辉创作的佳作很多,其中,《祥瑞花熏》获2013 年北京文博会特别金奖;《铭诚尊》获北京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展特别金奖; 《三凤争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远古的呼唤》获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鸾凤和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银奖;《丹·青》景泰蓝赏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两件作品《友谊之船》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 成就了“双国礼”的佳话。

从小酷爱画画儿

我出生在北京南城的一个普通人家,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那一代人。到2018年,我从事景泰蓝设计、制作已经有56年了。我父亲曾干过景泰蓝的点蓝的活儿,但没干多久就改行了。

我们家有兄弟五人,我排行第三。北京有句俗语:“娇头生,惯老生,中部间的没人疼。”我就是应了这句话。童年时代的我,经常没人陪、没人管。

没人管我,我就自己找乐儿,经常找一些纸头,用哥哥使剩下的铅笔头,自个儿画着玩。这就是我童年时的一大乐趣。

1959年,我从城隍庙街小学毕业后,被分到了刚成立的,位于宣武区太平街的六十二中。初中三年,是我在绘画上有所收获的时期。那时,我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上美术课特别认真。授课的叶老师看我喜欢美术,就鼓励我多学习一些绘画方法,比如写生、素描等。

有一次,我们班在陶然亭公园过班日活动,叶老师让我拿出纸笔,仔细观察大家都在干什么,然后把它画下来。

活动结束后,我画了一幅班日活动的场景画。画上有山、有水、有树木和草地,还画了同学们在划船。

叶老师看后十分高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夸奖我画得好。就这样,在叶老师的关怀下,我的绘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现在还保存着中学的成绩册,美术课三年的成绩都是5分。

临近初中毕业,许多中等专业学校开始招生。我当时的美术授课老师金老师告诉我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招生的消息。他说这所学校是艺术院校,学的都是和美术相关的专业,挺适合我,叫我去试试。

为了让我能顺利考上工艺美校,金老师耐心地辅导我素描,指点我画好素描的要领。

随着考试的临近,我的压力越来越大。金老师经常给我鼓励,让我逐渐有了信心。临考试的前一天,金老师特别叮嘱我:“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考这个学校呀?你就说我学好本领,为劳苦大众服务。”

事后多年,我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很幸运,我没有辜负金老师对我的期望,考上了工艺美校。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我专门回校拜谢了我敬爱的金老师。

其实不管是我美术上的启蒙老师叶老师,还是给了我极大帮助的金老师,他们指导我时,一点儿功利心都没有,纯粹就是为了把学生教好。正是因为这样, 我才更感念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