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 国礼的设计惊艳八方
很多人不了解,以为国礼都是直接指定给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制作的,其实并不是这样。除了“北京奥运徽宝”和个别紧急项目,国礼项目基本上都是通过正式的招投标来确定的。
2014年3月,我们接到北京市政府邀标,参加北京APEC 会议的国礼设计。当时有50多家单位参与竞标,其中有工艺美术行业企业,有设计公司,还有设计实力非凡的著名艺术院校。对北京工美集团而言,可以说是奥运之后的一次重新检阅。
机会来之不易。从草图到样品试制,再到批量化成品,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不到8 个月,这种挑战堪称“大考”。
我组织集团所属10家单位,组成一支设计开发团队,做了200多个设计方案。优选投标领导人礼品方案48套,配偶礼品方案35套和一批部长礼品,以及代表纪念品设计方案。
2014年8月26日,是最后一轮筛选,地点在雁栖湖。当天下午六点多钟,我接到市外办的电话,他们告诉我说:“定了,三件都是工美设计的方案。”这个消息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后来,我了解到,我们参选竞标的《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是习近平主席亲自挑选出来的,但选择国家领导人配偶礼品时,工美以花丝镶嵌工艺制成的《繁花》手包套装,还有《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让人难以取舍,最终使得原定为2 件的礼品清单被扩充到了3件。
说老实话,参加竞标的有50多家设计单位,许多是国内顶级的设计单位,当时谁也没想到,北京工美集团会最后胜出,而且中标的全部是我们的方案。对我来说,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北京工美集团已经培养出一批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设计人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这个真理。
APEC会议国礼的设计,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融入大量的创新想法和时尚元素,设计图样对外发布后,获得业内业外一片好评。
郭鸣(右二)带领设计团队讨论APEC 礼品方案
景泰蓝赏瓶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赏瓶四面开光,周围环绕的是吉祥水纹,寓意环太平洋的合作。
礼品的试制是在珐琅厂做的,瓶身的基调是蓝色,但为了做出海洋的渐变色效果,实际上,我们使用了深浅不同的十几种颜色。光是为赏瓶点上一遍蓝,就得用上一天时间,而每个赏瓶至少要点三遍蓝,这中间花的工夫可想而知。
用花丝工艺做手包,这也是头一回。《繁花》手包的底层纹路是枣花锦,表层还融入了北京市花月季花的元素。月季花的枝蔓向上延伸,跟枣花锦配在一起特别协调,同时还在结构上做了特殊的设计,让这个手包更加牢固、耐用,不易变形。
制作《繁花》手包时,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工艺革新。一个手包需要十多位技术很娴熟的师傅在一起花费至少一周时间,非常考验功夫。
国礼的开发不仅仅是做一批礼品,它有利于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整个行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技艺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拉动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APEC会议国礼的大获成功,把北京工美集团品牌的影响力一炮打响。现在, 仅通过品牌授权这一项,北京工美集团就有近千万元收益。
争分夺秒做国礼《针灸铜人》
从2014年开始,北京工美集团开始承担了各种“双边”和“多边”国事活动的国礼设计任务。
2015年,我们顺利完成了赠送联合国的国礼《和平尊》的设计制作,以及赠送仪式的服务保障任务。这一年,我们还承担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国礼《和平欢歌》的设计制作,以及赠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国礼《友谊之船》的设计制作任务。
2017年11月9日,在越南岘港,郭鸣(左一)与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熊九玲为雕塑《和梦同圆》揭幕
2016~2017年,我们同期承担了五个重大国礼项目:送往世界卫生组织的《针灸铜人》;赠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礼品;赠送美国总统的国礼景泰蓝《如意内画尊》;送往越南APEC 会议的雕塑《和梦同圆》;还有一个国家重大表彰项目的设计任务。
在这一系列重大设计制作任务中,《针灸铜人》的项目来得最急。
这是2016年的11月,外交部的主管人员找到我时,我正忙着主持“一带一路”峰会国礼的设计方案论证会。他在电话里,描述了一个人物雕塑要求的大概尺寸,问我这样一件作品大概多长时间能做出来。
我说,按照以往经验,最快也要两三个月。如果能有雕塑设计原稿,由我们来加工制作,大概一个半月就可以完成。
外交部的人员听了,犹豫了一下说,我们回去研究一下吧,于是就没了下文。我当时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呢,因为手里工作很多,我也就没再追问。
但是没想到一星期后,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突然来电话,通知我参加会议。到了会场,我才得知,原来外交部的主管人员拐了个弯儿,没直接找我们,却通过北京市政府,把《针灸铜人》的设计制作交给了我们。
当然,市政府交派的任务分量更重。分量再重,任务也要完成。到了研究制作方案时,我才知道原来《针灸铜人》只是他们的设想,不仅没有作品的原型泥稿,甚至连设计方案也要重新做。最要命的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
我接手这项设计制作任务时,已经是11 月中下旬了,而习主席要在来年的1 月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这件《针灸铜人》雕塑,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
不过,我心里并不慌,经过那么多重大项目的锻炼,也有了很强的抗压能力。最重要的底气是,工美集团已经培育起了属于自己的研发设计队伍,有了可以自信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有能力, 真正行动起来也就很快了。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开完任务布置会,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做了详细的调研,三四天就把设计方案都做出来了, 整个设计过程很顺利,也得到了专家组和中央领导的认可。
做《针灸铜人》对我们来说其实是跨行了,因为它虽然是个雕塑,但它不单有艺术性,更代表了祖国医学智慧的结晶。
郭鸣(右)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讲解《针灸铜人》的设计制作
我们选择了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清代官作针灸铜人为原型,对雕塑的人体结构、穴位、文字、纹饰以及雕塑表面等,稍微做了艺术美化,对比例关系进行微调,使科学性与艺术性更加完美地呈现。
最终呈现的这个铜人,身高1.8米,全身标注559个穴位,666个针灸点。从铜人造型看,双腿略微分开站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头顶上束一小圆发髻,圆脸,大耳下垂,眉毛修长,给人感觉淳朴忠厚祥和。
我经常对设计团队讲,做国礼一定要研究国家战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外交思想。因为国礼不是简单送一个工艺品,它的背后是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治国理念,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民相亲才有政相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直达民心的捷径。所以作为国礼设计师,不能只看造型、图案、色彩,一定要高屋建瓴,意蕴深远。通过国礼的方式,为中国“走出去”服务,这也是工美人的情怀。
制作国礼项目常常是时间要求特别紧,设计只能被压缩到最短时间,把充分时间留给制作。因为一旦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那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就拿景泰蓝的礼品来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制作时不太注重质量,有时为降低成本还偷工减料,把它做成了“地摊货”,最后恶性循环,被调侃为“景太烂”。究其原因就是做得太糙,不讲究工艺,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美人的灵魂,失去了它,景泰蓝就会成为“景太烂”了。正因为有这种工匠精神,我们做国礼时,即便时间再紧,也不能有一点儿的马虎,不能有一点儿的将就。
这座《针灸铜人》雕塑的造型,之所以赏心悦目,工艺经得起时间考验,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就是因为它来自古人,又超越古人,因为我们加入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