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送奖章,打响知名度
2003年太让人难忘了。那一年北京市闹“非典”,新闻天天报患病人数,口罩脱销,街上“万人空巷”,到处都是“84”消毒液的味道。
这一年我们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生产制作了战胜“非典”纪念奖章。当时我把我们的4个业务员全“轰出去”了,别人不敢出门,我让他们每天往外跑,每个人都干什么我提前布置好了:你们出去到卫生部、到北京电视台、到民政部……去干什么?“作贡献”——每个单位我们贡献30枚奖章。当时看到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我们当时心里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就决定到卫生部,提出要奖励30个白衣天使、白衣战士。30枚奖章由我们公司无偿提供。
接待的人不太好接受,因为我们当时的这批奖章材质是纯银的,就这样一下子见到了当时卫生部的副部长。人家说我们那么多白衣天使,你只贡献这30枚奖章怎么分啊?这确实是个难题。之后到北京电视台去奖励工作在“非典”一线的记者,也是30枚。我们去民政部还是贡献30枚⋯⋯当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一个就是真心地感谢这些在抗击“非典”一线的人,但我们财力有限,也只能分别贡献30枚;另外想的就是,如果你们想多做奖章,可以接着来找我们,一起合作。
抗击“非典”英模奖章
到后来,相关单位制作“非典”奖章都找到我们来做,最后的结果让我们出乎意料——全北京市抗击“非典”的英模奖章由市政府统领,全部拿到我们握拉菲来制作了。在这儿做,在这儿发。在当时我的这种公关、营销的策略应该是很少有人敢用的。
当时我们的业务员不管每天几点跑完业务回公司,我都会等着他们,跟每个人握手,然后一起吃饭。外面饭馆都关门了,我们就自己做,大家同甘共苦。
到现在,我们这些今天已经成为握拉菲中流砥柱的同事在一起聊天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掉眼泪。回想起来,那是我在特殊背景下在经营上独创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对我、对整个公司都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历练。
从这以后,我们的职工、我们的干部都从一点一滴看到的、得到的之中,从心底里真正认可、认同了我带领企业所做的调整转型。而且从此以后,上至中央,下至全国各地,订单源源不断。
所以换句话说,对于我们制作奖章、勋章的公司,只要有大事件,都是我们商业机会来临的时候。因为,我们制作的这些奖章、勋章正是能承载荣誉、记录历史、传承未来的载体。
现在的很多销售人员我看不上,我对销售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某种程度上,销售的前提是“无功利的”。我做的销售是针对“看不见的市场”,
看得见的不是市场。相比起来,更大的市场是无形的市场,也就是“隐形市场”。做隐形市场利润更高,同时技巧性也更强。
如果身心沉淀不下来,思想上不把销售当成一种有机结合的乐趣,是想不出来怎么做销售的。所以我总是讲,市场太广大了,时时处处都有机遇,只看你是否沉得下心来去找,至于找到那是早晚的事。我信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通过两次调整,握拉菲真正走上了一条“撒满阳光”的希望之路。这些年走过来,我们公司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壮大。到了2008年,我们公司的利润达到了1700万元,握拉菲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我们大家都为握拉菲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制作“奥运徽宝黄金珍藏版”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原集团公司董事长郭泰来和现任董事长李节及总工艺师郭鸣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握拉菲承接了5000方“北京奥运徽宝黄金珍藏版”的制作加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使用量大,而且“北京奥运徽宝黄金珍藏版”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失蜡铸造和镌刻的绝活儿,有 20多道工序,全部为手工,制作工艺极为复杂。
向原集团公司董事长郭泰来介绍奥运徽宝铸蜡工艺(左一)
奥运徽宝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标准高。集团公司一开始对我们还不是一百个放心:能不能按时完成?做的质量怎么样?为了保险,集团公司也找了几个南方加工黄金的大集团,让我们几家单位同时做。但是我们公司做的徽宝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价格,都是最完美的。我们在制作奥运徽宝期间所经历的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参与,是很难体会到的。我们有一个月的时间机器不停、人员不休。不只是我一个人,所有人都是濒临“极限”。
我们当时的工作场面是什么样呢?不是一次,是很多次,每人一件大衣,全都不许回家,吃住都在公司,六七天都不换衣服。很多工人累得在机器旁边找个空地儿躺下就睡。
有一天,集团公司当时的董事长郭泰来到握拉菲视察,他坐在沙发上跟我们说话,我们呢?已经睡着了。郭总就不说话了,一直坐在沙发上等着我们醒过来。那段时间确实是太紧张了,精神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