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人”与“工美情”
在北京工美集团有这样一句话:走进工美门,就是工美人。这句话带给每名职工家一般的温暖。它直接诠释了工美“和美”企业文化的真谛。在工美,每名职工都享有一份贴心的保障——“工美情”互助基金。
2002年7月,由北京工美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泰来同志建议,并由职代会通过《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美情”互助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实施办法》,建立了“工美情”互助基金长效机制。至今年,这项机制已经坚持了12年。“工美情”基金在企业行政、工会和职工三个方面自愿捐助下,由工会负责筹集、管理和使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使用“工美情”基金,集团公司还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员会,成员来自集团公司工会、各基层单位工会及集团相关部室。每笔救助资金的发放都要经过管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管理委员会的责任就是保证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在我担任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期间,我兼任“工美情”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即直接管理者。
慰问一线职工(左)
每年8月,工会都会组织职工对“工美情”进行捐款。虽然是自愿捐款,但是每次的捐款率都会达到百分之百。职工们对我说:“‘工美情’是工美人自己的互助基金,我们都是工美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无论是谁遇到困难,我们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说明了职工们对“工美情”的高度认可。
“工美情”基金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企业的行政拨款,每年不低于30万元。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集团公司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一次性为“工美情”基金注资260万元。
看望老红军李宝生(左)
在建立“工美情”之初,资助范围包括已在市总工会和公司工会建立档案的特困职工和困难职工,以及因意外伤害或突发性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伤亡或家庭特殊困难的职工。2007年,集团公司又通过了《关于增加“工美情”互助基金关重大疾病退休职工救助条款实施意见》,将基金的救助范围拓宽。2008年,“工美情”的救助范围再次扩大,通过了《关于扩大“工美情”互助基金救助范围和增加在职、退休职工患重大疾病救助额度的建议》。
目前,“工美情”基金的救助范围已经由最初的3项增加到了21项。同时,“工美情”的救助额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是工美所特有的人文关怀。
在“两节”期间,我们工会组织“送温暖”活动。集团公司领导亲自将慰问款和慰问品送到困难职工家中。在我担任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期间,我慰问过很多困难职工。如果没有亲眼见过,也许你根本无法想象到还有这么困难的家庭,还有这么困难的情况。
也许我们带给这些困难职工的仅仅是杯水车薪,也许我们不能帮他们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但是我们帮他们解决的都是燃眉之急,是雪中送炭。工美一直把职工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每次看到职工接到慰问金后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我都觉得特别欣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职工放心。
这些年来,“工美情”已经救助职工达上万人次,发放救助款共500多万元,有效地维护了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为“工美情”取得了出色成绩,我还代表集团公司工会在北京市总工会做过发言,与其他企业分享、交流经验。
“工美情”凝聚了工美人的心,工美的企业文化通过“工美情”再次融入到职工的身心之中。我在任职期间,一直在努力塑造工美的企业文化,希望通过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人要活得明白
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很幸福、很愉快地享受着我的退休生活。有的人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会觉得不适应,觉得人走茶凉,有失落感。其实我觉得,一个退下来的老同志被大家淡忘很正常,因为大家都要上班,都有工作要忙,哪能总围着你转呢?所以我到集团公司办事,能不麻烦人家就绝不麻烦。很多事,只要想明白了,人就能活得明白。
我很看重精神追求,对物质生活很淡泊。人要做到无欲则刚,知足常乐,凡事要看得开,这样才能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现在总提到一个词,叫“正能量”。我觉得,如果心里的正能量充足一点,就会很快乐、很幸福,就能拥有最好的状态。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大大小小的坎坎坷坷,什么叫成功?什么叫成就?
我常常想,我不像那些艺术大师,有很多艺术作品可以代表他们的成就。对于我来说,这几十年来不管是在兵团、在企业、在集团公司,我认识了很多人,交了很多朋友。尽管我退休了,但到现在大家都不厌烦我,还愿意找我聊聊天,还关心我,这样我就感到非常欣慰了。这就是我的成就。
现在回想起来,我从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定很多目标。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人低调一点,物质生活低调一点,精神生活丰富一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毕生的追求,凡事顺其自然就好。生活中,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