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绢花厂就搞“政工”
我在北京市绢花厂的工作很愉快,学了很多本事。到北京市绢花厂之初,我被安排在塑料花车间工作,早、中、晚三班倒。塑料花怎么制作?首先要用塑料压铸机压出花瓣、花叶,然后拿个杆一穿,塑料花就做好了。
工作很简单,属于熟练工种吧,跟师傅干几天我就学会了。我负责往机器里加料,有人上厕所或是吃饭,我就帮他们替会儿班。
干了一段时间,我的班长问我:“小侯子,你是党员吧?”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看你的工作表现就知道你是党员。”班长说。
我们厂的杨厂长每天晚上都要到车间检查工作。有段时间,我总觉得他在一旁观察我干活儿,虽然觉得有点奇怪,可我也没太往心里去。
一天,我正在干活儿,车间主任忽然走到我身边,盯着我说:“你是老侯子的儿子小侯子?”
主持“五一”劳模座谈会
我说:“是。怎么了,刘主任?”
“明天早上8点到厂部找杨厂长报到去。”车间主任说完就走了。
晚上回到家,我跟父亲说起这事,心里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父亲安慰我:“能有什么事啊?明天去了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8点钟我准时敲开了杨厂长办公室的门。
“小侯子,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挺好的,跟大家伙一块干活儿挺愉快的。”
“上来搞宣传吧!”
“搞什么宣传啊?”
“就是宣传报道,写写文字,搞搞厂内宣传”。
“呦,这我可不会,我原来在宣传队都是唱歌跳舞,让我写文章我可不
在行。”
“行了,去旁边屋里报道吧。”旁边的屋子就是政治办公室。
就这样,到厂里半个月,我就开始做宣传工作,正式加入了政工队伍,开始了我的政工生涯。
我在绢花厂干了整整7年,先后从事过宣传、纪委、干部、组织、工会、共青团、党委秘书等工作。1985年,我从绢花厂调到工美总公司组织部,负责干部工作。1987年年初我被任命为组织部副部长,之后负责的大多数工作也是干部考察、调整、培训等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政工队伍。我对政工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所接触和涉及,掌握并积累了很多政工工作的知识和经验。
后来,我走上了更高级别的领导岗位,工作起来还算得心应手,这与我在政工工作期间奠定的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密不可分。
到料器厂救“火”
1992年,我被派到当时的北京料器厂,即后来的北京工美旅游中心任总支书记,与另外5位同志共同组成了北京料器厂的领导班子。
当时的北京料器厂是个亏损企业,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对工厂进行调整改革,终于使料器厂实现了扭亏为盈。料器就是一种玻璃制品。料器厂原来生产玻璃猫、狗、盆景等制品,或把乡下加工点制作好的半成品收上来进行组装后再出售给外贸公司。后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工点都单独成立了工厂,自行接订单,直接给外贸公司进行加工,不再依靠料器厂了。就这样,料器厂的业务越来越少,企业逐年亏损。
我们这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刚刚上任时,料器厂的账上总共就剩下3000块钱。原本想打扫打扫卫生,改善改善环境,可一看,连买把笤帚的钱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和开展生产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们这个新班子到北京料器厂后,以最快的速度从中国银行贷了一笔款,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大力开发物业管理。首先将工厂的主楼改成了写字楼对外出租,然后将其他的物业改造成了餐厅、歌舞厅等。
当时,厂子里大概有300多名职工,考虑到职工们的生计问题,我们决定进行劳务输出,也就是帮职工找活儿干。哪里有岗位,哪里需要人,我们就把职工输出到哪里去。例如中国银行清点残币旧钞的岗位,公交公司的售票员岗位,还有很多服务性岗位都有我们输出的员工。在采取了人员分流方式以及企业转型等措施后,北京料器厂终于慢慢扭亏为盈。
因为我们的努力和有效的经营模式,改革调整取得了成功,料器厂还被总公司作为了扭亏为盈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