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崔奇铭:制作“国宝”的玉雕大师(5)
2020-04-01 20:01 千龙网

获“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师徒传承是玉雕行业,也是玉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方式。我从1997年就开始带徒弟。

带徒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教他们绘画知识和雕刻技法,还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言传身教,将前辈制玉做人的风范继承和发扬光大。

过去玉雕行业学艺有一种倾向,父亲带儿子愿意倾其所有传授,但如果带其他徒弟就会打点儿折扣。但我对每一位徒弟都能做到耐心辅导、手把手教授,将自身的玉雕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使徒弟们较快掌握和提高玉雕技能。

我经常带徒弟们到玉雕行业展会和一些精品玉雕市场参观、学习,提供一些交流、提高的机会。为了能让徒弟们尽快获得玉雕专业技术职称和大师称号,我全力支持他们报名参加职称考试,尽量给徒弟们安排复习时间。

12-9

崔奇铭(左二)向徒弟们传授玉雕技艺

20年来,我带了40多位徒弟,现在有些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而且设计制作了一些得到大家赞赏的作品,比如马玉龙、王世光、靳义清、樊卫兵等,已经成为玉雕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我的指导下,这几年,徒弟们的一些玉雕作品先后在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百花奖”和“工美杯”等评审会上获奖,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2 0 1 6 年,北京市东城区总工会授予我“行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18年,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和中国玉文化研究会联合授予我“中国玉雕大工匠领军人物”荣誉称号。这是对我的激励。我会致力于为玉雕行业培养更多的玉雕技术骨干和玉雕人才,领引行业传承和创新,将玉雕手艺永远流传下去。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玉文化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各种现代传播方式越来越盛行。时代在发展,玉文化的传播方式也不能拘泥于师徒传承,还要借助其他传播途径。

如今,我的玉雕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玉雕行业的认可,受到众多玉雕爱好者和藏友的关注和喜爱,电视台有关栏目也慕名而来,邀请我介绍玉文化知识,邀请我参加各类寻宝、鉴宝、收藏及理财节目。我还常带着玉石爱好者到云南、河南、广东等地淘宝,通过实例给大家现场讲解玉文化知识。

这些现场讲解几乎是没有准备的,全靠临场发挥,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丰富的知识积累是难以做到的。通过做这类节目,也促使我不断学习、查阅专业资料,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

在参加媒体活动的同时,我还经常参与公益性的玉文化专业讲座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当面切磋玉雕艺术和玉文化知识,评价、鉴定各种玉器宝石,现场演示玉石雕刻的全过程,受到了从事玉雕技艺的师生和玉雕爱好者的欢迎。

琢玉人的“玉德”

中国人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通常认为玉有“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作为玉雕人,我不但要坚守工匠精神,还要以“玉德”修身,做到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尽力承担一些行业责任、社会责任,多为行业做好事, 多为社会做善事。

我曾任北京市崇文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崇文区第十三届政协常委。在履职期间,我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关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和发展问题,为行业的有关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降低工艺美术行业玉器产品在流通领域的税费问题”“对工美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师傅带徒弟给予优惠政策”的议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也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16年7月的一天,广东湛江的一对母女,拿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绿松石,慕名请我制作一个绿度母观音挂件。

女孩已8岁,外表看不出什么,其实腿上伤疤密布,让人不忍目睹。她的母亲说,孩子3岁那年全身被开水严重烫伤,很难治愈。

亲友都劝女孩的母亲放弃治疗,但母亲这些年,一直坚持带着女孩四处求医,多次植皮使女孩从小就吃尽苦头。做母亲的心疼女儿,希望这个绿度母观音挂件能为女儿带来好运。

一般材料不好,或者价值不高的活儿我很少接,但我非常同情女孩的遭遇。母女俩说明来意后,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活儿。

我十分用心设计、雕琢这件绿松石挂件,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用时是做一般雕件的两倍。母女俩来取挂件时非常满意,执意要我收下设计和加工费,我坚持一分钱不收。

我对她们说:“孩子后续治疗还要花很多钱,我是真心愿意帮助你们,这钱我不要,留着给孩子看病吧。希望这个挂件带给你们幸福!希望孩子尽早康复。”

母女俩捧着这个挂件,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再对我作揖感谢。

这不是我第一次帮助这样的患病人士了。2014年,我就帮助过一名从河北专程而来身患脑瘤疾病的15岁女孩。

按照女孩的要求,我精心帮她制作了一个雕刻她自己肖像的白玉牌,并免收了设计费。女孩对我十分感激,老是想着来看我,给我送点儿东西表示感激。

我知道她看病开销大,就找各种借口不让她来,免得她破费。

我做这些事不为名、不图利,不想着让别人记住我。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那我就知足了。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琢玉人对“玉德”的诠释。

中华玉文化传承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的是人文的关怀。玉文化传递着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

人磨玉,玉磨人。玉的生命就是琢玉人的生命,玉的灵魂就是琢玉人的灵魂。

生命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人生不留遗憾。我想,作为琢玉人,我已经找到答案: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追求,像琢玉一样雕琢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