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崔奇铭:制作“国宝”的玉雕大师(2)
2020-04-01 20:01 千龙网

跟玉有不解之缘

多年之后,我回忆起这段往事,虽然觉得喜欢美术的我却干上了玉雕,算是“误入玉途”,但冥冥之中,又似乎预示着我注定与玉结缘。

我的名字是崔奇铭。“崔”字上半部是个“山”,玉石产于山上;与“奇”字连在一起,就是奇石,漂亮的石头,即为玉;“铭”是铭刻之意,琢玉不就是要雕刻吗? 

我现在的工作室叫奇石铭刻坊,就出自我的名字。

我家住在南苑。五六岁时,院里住过一位伯伯,他是北京市玉器厂的老职工,平常在厂里上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这位伯伯很喜欢我。他有很多好看的明信片,上面印着各种玉器。一次,伯伯看我拿高粱秆做了好多小玩意儿,就拿出明信片逗我:“小铭,咱们俩换,好不好?”

我不知道明信片上印的是什么,但看着明信片很漂亮,就高兴地和伯伯交换了。

我把明信片拿回家给家人看, 爷爷告诉我这是玉器。从此,“玉”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报考北京玉器厂技工学校,我是从《北京日报》上得到的消息。我爷爷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喜欢读书看报,家里订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北京日报》,一份是《参考消息》。受爷爷的影响,我也天天读报。爷爷订的这两份报纸,影响了我的少年时代。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北京日报》第三版登了一条广告,上面写着“北京市玉器厂、北京珐琅厂、北京绢花厂、北京花丝镶嵌厂技校联合招生简章通告”。四所技校同时招生,要求条件几乎一样。

我一下就想起了早已搬走的那位玉器厂的伯伯,所以就决定报考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

12-4

因“玉”结缘的崔奇铭与妻子乔伟玲

在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我还遇到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乔伟玲。我们曾在同一个少年宫学习绘画,师从同一位老师,虽然没说过话,但相互眼熟。但也没想到会同时报考北京市玉器厂技工学校,还分到了同一个班,后来毕业又分到了一个单位,更没想到会因为志同道合,最终结为伴侣。这也算是因“玉”结缘。

从技校毕业这么多年,因为各种原因,第一届同学大都陆续离开了玉雕行业,至今仍然坚守琢玉这一行的,包括我在内,只剩3位同学。

琢玉30多年,玉器已融入我的生活,我与玉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设计获工美奖学金

1982年,我在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玉器厂平素车间,开始了琢玉生涯。

那时,琢玉车间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琢玉的活儿又脏又累,与绘画不同,琢玉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出成绩的。

我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没想到干上这又脏又累的活儿,与我当初的梦想差距很大,所以,我的思想情绪那会儿是不稳定的。

进厂不久,我就被蔚长海师傅挑中,调入了玉器厂的创新组。创新组制作的玉雕作品题材都很新颖,分配的材料也是最好的,当然,对技术要求也是最高的。

师傅很看重我,对我进行了专门培养,我在师傅身旁学到了很多东西,慢慢地,我对玉雕产生了兴趣,心也逐渐踏实下来,一门心思钻研琢玉技艺。

“平素”的特点就是雕工严谨,比如说制作器皿要对称,下子口要严丝合缝,一板一眼;做链子活儿不能有丝毫闪失。

我一开始接触玉雕,就做这种规矩活儿,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凭借在校学习绘画、雕塑、造型的基础,我很快掌握了一些雕琢方法。

我虽然入了玉雕门儿,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无论是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绘画、雕塑技巧方面都亟待提高。适逢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希望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创办了职工大学,给下属各个厂子下发了招生简章。

我看中这个机会,恰好自己的条件也符合要求,就报了名。经过半年多的补习,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职工大学工艺雕塑专业,以带薪全脱产的方式,进行了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

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中西方美术理论和雕塑艺术,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绘画、雕塑等各种知识,弥补了知识上的缺憾。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尝试着在创作中将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与西方现代造型艺术结合。我的毕业设计浮雕作品《青铜乐章》就体现了这种风格。

这件作品由林家长老师指导,主造型为人类文明的起源—火,辅以龙纹、凤纹、饕餮纹等中国传统纹样,运用打散构成技巧制作而成。

这件作品和我的另一件毕业设计作品—一套室内家具,共同参加了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北京工艺美术系统学生作品展。

这次展览特别设立了工艺美术奖学金,让我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是想作为家具装饰的《青铜乐章》却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得到了400元奖学金。这相当于当年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我上工美职大前后,在北京市玉器厂先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蔚长海、郭石林和宋世义。

蔚长海大师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郭石林大师教会我如何做玉雕,如何刻画人物的形体和神态;宋世义大师教我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向各位老师学习,我的玉雕技艺水平不断提升,而在职工大学的学习,则使我有了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