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程淑美:花丝镶嵌的“程观音”(3)
2020-04-01 17:28 千龙网

受吴可男大师指点

在工艺美校学习的第四年,学校安排的课程是下厂实习。1965年,开学第一天,我们组6名同学一起来到了通州花丝厂。

我们实习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下生产班组,由班长师傅给分配任务,与班组里其他师傅的徒弟们一样,按班长分配的图纸领料施工。班长给我的图纸是一个圆形的胸花,绝对对称的纹样,非常规矩。

我非常有兴趣,心想一定要把它做好。我坐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半天儿,达到了忘我的程度,掐素丝的大边,搓丝、掐丝。同组的组友问我:“你怎么也不去厕所呀?”

因为我完全进入了角色,我看到其他组友在沾活纸上掐丝沾活时全凭目测定位,既慢又不绝对准确,我灵机一动,把沾活纸像折纸玩具那样,折出绝对对称的印,按折的印沾丝既快又准非常规矩,产品做完后,得到了班长师傅的表扬。师傅笑着说:“好,倍儿圆!”

在花丝厂的班组里干活,比在学校的车间里干活儿幸福多了,因为工厂的车间里通了煤气管道,每人一把焊枪,焊活儿时不用吹煤油灯了,焊枪太好用啦! 

有了这样的焊枪,做大件产品就太方便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花丝镶嵌行业也会与时俱进的。

实习的第二部分是进设计室,与工艺美校前几届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一起搞设计。这是向师兄师姐们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绘图方法,使自己有所提高。

更有幸的是,从香港归来的设计大师吴可男老师在花丝厂主持设计工作。吴可男老师给我们6个人上课,讲设计的要领,我们设计的图纸请吴老师来指导, 受益匪浅。

一次,我设计了一款石镶工艺的方形高桩嵌松石戒指,吴老师看后给我稍加指点,随后交车间生产,经石镶师傅的工艺处理,做完后,是一件非常高档的西洋款戒指,后来这件作品参加了在法国的展览。

工厂实习接近尾声,转眼是第二年即1966年6月了。一天,一纸通知把我们6名同学召回了学校。

得老艺人何荣的真传

我们花丝专业6个人从通州花丝厂被召回学校,校领导告知我们毕业班,搞两个月的“文化大革命”就可以毕业分配了。

谁知这“文革”的大潮波涛汹涌,学校所有的领导人即当权派被打倒,轮流被批斗、体罚,有的同学被罚,有的同学被打。学校的资料室被抢砸,我们的工艺美校被“红卫兵”称为“白色大染缸”。

“文革”搞了一年多了,毕业分配的事仍无人过问。1967年10月,我们三个四年级毕业班的同学,一起到当时的北京第二轻工业局咨询此事。

因为原来的领导被批斗了,我们学生的事无人负责。于是,三个班的同学在二轻局门前静坐,要求毕业分配工作。

静坐了三天,二轻局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表,自己填志愿,想去哪个单位都可以。我了解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厂是个大厂,包含的工艺美术种类很齐全,像景泰蓝、牙雕、雕漆、花丝镶嵌等都有,所以我在表上直接填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厂。

这次填报志愿很快就有了结果。1967年11月,我拿着二轻局的介绍信走进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厂的大门,这是我迈进社会的第一步。

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厂的第一天,是潘振远厂长接待我的。潘厂长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又向我介绍了工艺美术厂的情况。

这个厂是综合了多种行业的大厂,是很重要的接待外宾的参观单位,我喜欢这个工厂。当潘厂长问及我的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玉雕车间。

我在工艺美校学的是花丝专业,为什么选择了玉雕车间呢?因为我也很喜欢玉雕的人物、动物、花鸟等产品,想多学一门技艺,另外在工艺美校时,花丝专业所学的雕塑课太少了,我非常想补上这一课。

可是学玉雕谈何容易呀!1967年11月,我被安排在兽班工作。

那时的工作条件无法与现在相比,老旧的木凳,捞沙子的大铁锅里,永远是泥浆一样的水。夏天还好,天儿一冷,特别是冬天,每天早晨一上班,先要在沙子锅里砸冰兑热水,可这热水没几分钟就变凉了,就这样一年四季,每天八小时,两只手就浸泡在凉水里。更有甚者,两只手还抱着一块冰凉的玉石呢。

10-3

程淑美(左一)在玉雕车间与王富老师傅、同事闫守新研究产品制作方法

一天天的切、錾、磨, 摆弄着飞转的工具,稍不小心就会把手弄伤。我的左手掌上曾被木变石的边角划出四厘米长的大口子,只好到医院去缝针了。

就是这样的工作条件,也没动摇我学习玉雕技艺,掌握圆雕技法的决心。玉器行很多工具要自己做,拍錾铊、做轧铊、锉钉子、铆铊子……有不会的就问师傅。做产品时,自己在料上画活设计,有时自己做个泥稿。

在此期间,我设计制作的产品有许多种,如:岫玉《小鹿你好》,粉翠《喂羊》,木变石《松鼠洗子》《仿晋瓷羊灯》等。

当时,玉器行业“四大怪”之一的何荣老艺人被批斗,从设计室下放到我所在的班组劳动。我刚到工厂,没看到何老艺人被批斗的场面,只是听同事们说起过。

当时,我看到厂子里没有人跟何老艺人说话,我就不知深浅地去向何老艺人请教。老艺人很高兴,经常指导我。

1968年到1969年间,还是在“文革”的浪潮中,我第一个逆潮流做了一件长20多厘米的碧玉《麒麟献书》。

在何老艺人的指导下,我收获颇丰,掌握了传统题材“麒麟”“龙”等瑞兽的制作要领。作品完成后,居然没遭到批评,也没给何老艺人带来麻烦。

此后,我又在何老艺人的指导下,完成了碧玉《麒麟献宝》链子瓶。该作品高25~26厘米,长长的链子连着瓶子盖,瓶两侧有环。我又向何老艺人学会了难度更大的“麒麟”与器皿相结合的技法,此作品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全国玉器作品展,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我在玉雕车间一共干了10年。1977年后,我因双肘患严重关节炎而调离班组,负责玉器车间的产品档案工作,一直工作到1979年底。

1980年,全市各系统单位纷纷成立了“教育科”,普及对职工的文化课及专业课教育,提升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厂部派我到厂教育科,负责具体的课程安排,文化课有语文、数学,需请专业的语文、数学老师来教。

我呢,负责教美术课,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就请其他车间的设计人员帮忙共同授课。

美术课开了素描和图案课程,我给学员们讲了工艺美术行业常用的吉祥图案,有单独图案的构图,以及相关的各种构图、渐变画法,使学员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年的教育科工作,帮助有的学员考上了北京工美系统办的职工大学,有的学员成为现在的工艺美术大师,有的学员考上了美国的学校。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