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王伯华:兢兢业业的北京工艺美术企业管理者(3)
2020-03-28 20:40 千龙网

自产毛线成“金牌”

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公司党委决定,要下大力气,开发新品种、新花色,向品种、图样要效益。于是,我们发动全行业职工,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机抽洗地毯的产能,增加120道高档机拉洗地毯的数量,恢复几何图案及仿古、作旧地毯。

2-2

王伯华(中)参加设计审稿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当时的薛龙冠、周道生、武允仁等十几位设计人员,设计出几十幅新图样,形成了古纹式、锦纹式、京锦式等系列。在北京土畜产外贸公司的配合下,广大职工通过努力奋战,很快把这些新图样制作成产品。

这些新的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外国客商的赞誉,纷纷争抢订货,市场一下打开了。而且,我们这些新产品的价格,在原来老产品销售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了5%,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就在这时, 出现了织地毯用的原材料毛线供应不足的情况,大大影响了生产。

过去,北京地毯行业没有纺毛线的工厂,所用毛线都是靠兄弟单位协作支援。由于协作单位生产力不足,不能保证我们的需求。为了尽快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经上级批准,把良乡地毯厂改为毛纺厂。北京市地毯公司决定,由我带队,从行业抽出一些挖过防空洞、懂点土建知识的人员,加上良乡地毯厂的职工,打一场大会战。

我们自行做土建工程,改建厂房4000多平方米,安装5套梳纺及配套设备,并定员、定岗培训工人。在北京毛纺厂、绒毯厂师傅们的大力帮助下,经过一年半的奋战,我们成功调试运转设备,纺出了织毯用的毛线。从此,北京地毯行业的原料问题彻底解决了。为了保证质量,我们派供销人员到羊毛产地直接采购优质羊毛。

甘肃河西走廊的秋羊毛最好,我们再加上内蒙古的一些春秋毛, 经过合理的配比,纺出的毛线弹性好、光泽亮,织成地毯,漂洗后如同锦缎一样。因此,中国地毯在国际市场上也被称为缎通地毯。

通过全体干部和职工几年的奋斗,到1977年左右,我们的地毯在参加轻工业部组织的评比时,被评为全国的金牌产品。能评上金牌产品非常不容易,当时全国的地毯行业一共就有两个金牌产品,一个是天津地毯,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北京地毯。这是我们北京地毯行业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人分管十个处

1980年8月,我被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筹备组。10月1 日,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市经委政治部主任宣布了北京市委的决定和任命,我任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分管业务。

从1980年开始,直到1998年退休,我在总公司工作了18年。这期间,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分管生产、规划、对外协作、供应、销售、进出口、外经、基建、企业管理、劳动三产十个处室。经理出差时,我还得替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工作,因为那时总公司下属的各个企业实行的是轮休制,有的厂子星期五休息,有的星期六休息,还有的星期一休息,总之,哪天休息的都有。可总公司是星期天休息。下属企业一有事儿,我就得过去处理,因此,我几乎没休息日。那些年我干得特别辛苦,感觉特别累。

在1980年左右,北京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外销市场疲软,开始走下坡路。北京市委决定成立工美总公司,目的就是让企业开拓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决定生产,解决外贸出口疲软、产品滞销的问题。

经国务院批准,在1988年,总公司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但是,过去工美的企业实际上相当于外贸公司的加工厂,生产由外贸公司安排, 生产出的产品由外贸公司统购统销,内外市场,企业都不接触。所以, 上哪儿去找市场,产品怎么办,经营怎么搞?面临很多问题。

原来绝大部分企业没做过内销,但外销市场不行了,企业吃不上饭,被迫必须开发内销市场。所以,我们提出了“既抓外销,也抓内销,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我们决定先从生产管理入手,提出要改变生产经营方针,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当时,国家提出:日用品美术化、工艺品市场化。我们转变思路,把工艺品和市场结合起来,让工艺品进入家庭

根据各企业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绢花厂引进冲压设备;地毯五厂引进机器开始生产机织毯,降低成本,占领饭店、飞机、家庭装修的市场;补花厂、时装秀品厂生产工艺较简单,但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的被罩、床单等床上用品;第一绣花厂生产军队等系统的肩章,生产当时很时髦的柔姿纱服装;抽纱厂生产窗纱制品;地毯三厂整体转型,引进设备,生产汽车内装饰产品,为切诺基厂配套。

除了开发实用产品,我们还研发小型的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市场。

1990年北京亚运会,我们初次“试水”旅游商品,生产了一批标牌、证章,但因为没有合适的销售场所,所以造成积压。我找到市政府的领导,经过特批进入亚运村进行销售,销售情况一下就好转了,产品非常受欢迎。

2-3

王伯华(右一)到北京料器厂视察开发旅游产品情况

通过调整结构,我们解决了生产问题,让一大批企业生存下来,同时也搞活了市场。

为了保证一些产品滞销的企业生存,总公司成立了三产办公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安排了大量的职工。如长城美术厂、木刻厂、珐琅厂等十几家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结构的调整,市场逐渐好转,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当时公司各企业的生产人员有两万多人,但生产力还是不足。

怎么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如果新建厂房、新招员工,一方面投资比较多,另一方面企业用地也没有办法解决。

于是,我们决定发展对外协作,提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就是留下最核心的设计和产品最后几道最重要的加工处理工序,将耗时、耗人力但技术含量低的中间加工部分外包。比如说抽纱。我们做设计、出图样、提供原材料,通过外加工做成半成品,我们再做最终的漂洗、熨烫、整修。

2-4

王伯华在外协会之一的工商联合洽谈会上讲话

当时总公司下属的各个企业,基本都采用了对外协作的生产方式,给我们进行加工的乡镇企业,涉及北京以及河北、安徽、山东等地的60多个县和地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采取对外协作的生产方式,到1987年左右,为总公司系统做加工的乡镇企业人员达到21万。总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外协会,到场的各外协单位代表就有好几百人。

通过对外协作,我们的生产数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不但解决了生产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节省了资金,同时还解决了加工点人员脱贫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