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货物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661.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0976.3亿美元,增长了6.9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是美国、欧盟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WTO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4年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高达全球的27%。欧盟目前有效的所有反倾销措施中有3/4是针对中国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使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都可使用替代国的产品价格作为比对价格,而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便宜,再加上中国产业链完整、供应链先进和企业规模效应,中国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任何一个替代国,进口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基本上都可胜诉。尤其是美国和欧盟随意指定替代国,早期喜欢用新加坡、印度等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但随着相关国家数据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又开始选择数据透明度更低的“新六国”(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和南非)作为备选国,剔除了印度等国家,这使美欧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反倾销税往往高达100%以上,中国企业因此每年损失出口收入几十亿美元。正因为这样,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就不断地要求美、欧、日等世贸组织成员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美、欧、日等西方主要国家始终予以拒绝,好不容易等到2016年12月11日15年自动废止期到来,结果美、欧、日等仍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不停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