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解读北京新的茉莉花茶标准。
九月正值茉莉花茶上市之际,以“体验京味茶文化,共品茉莉花茶香”为主题的首届“2016北京茉莉花茶节”将如期举办。据悉,本届茉莉花茶节将推出北京新的茉莉花茶标准。
新标准将会给北京茉莉花茶市场、北京茶企、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作为新标准的主要修改制定者,原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女士为我们进行详细解读。
文|傅昱佳 摄影|李继业
北京真正好的茉莉花茶不多
每个地域都有一个专属自己的茶叶密码,它们关乎生活习惯,关乎地域性格,关乎历史记忆。
北京人对六大茶之外的茉莉花茶情有独钟。“绿茶断了没关系,铁观音三个月没卖没事,唯独茉莉花茶不能断档,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离不了的当家茶。”在王秀兰看来,凝固了记忆的茉莉花茶,是伴随着北京人一代代成长的历史见证。
茉莉花茶是北京茶叶市场的重要品种,至今仍占北京零售茶的50%以上。不过,王秀兰坦言,北京市场上真正好的茉莉花茶不多。
王秀兰总结为三大原因:第一,茉莉花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大概要经过初制、精制、窨制三个过程。“采茶青后要摊凉、烘干、做形,这都属于初制的过程。下一步是精制,就是毛茶有梗的要去掉,非常占人力,而且精制过程中要分出级别,精制完了才能去窨花。因为不同的级别,它的下花量是不一样的,窨次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原因是茉莉花茶加工期长,占用资金时间长,人工成本高,一般茶企都干不了。每年的2月底福建春茶就上市了,茶企开始收购原料,中秋前才能收工,长达7个月的加工期,让很多茶企无法承受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做茉莉花茶最讲究的就是技术。虽然茉莉花茶加工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但真正茶叶加工光有文字东西还不行,关键是一个经验、一个积累,这个行业要靠传承。
“茶叶生产加工,经验非常关键,老技师非常关键,因为这里面人为因素非常多,就要靠技术去把控,所以就要看茶做茶,看天做茶。” 王秀兰进一步解释说,“茶叶品质年年在变,同样一片地,不同年份同一天采出来的茶,做出的味道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整个大自然的气候变化、雨水、光照,这些不可能都一样,只要有一点偏差,做出的茶叶味道就不同。如果你不懂技术,你做的茶就是懵的。”
新标准全面规范市场
为了使茶企更加重视茶品质量,更好的推动北京茉莉花茶市场的规范与诚信,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茶,在北京茶叶协会组织的这次北京茉莉花茶节期间,新的茉莉花茶标准将要推出。
作为本次新茉莉花茶标准的主要制定修改人,王秀兰透露,目前,修改后的茉莉花茶标准正在申办期。新标准一旦执行,将会对茶叶的品质、质量有明确的规定,对消费者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这次制定的标准总体上来说操作性比较强。”王秀兰在参与制定标准时提出,必须本着无论让谁干,都能看得懂这个原则去制定标准。生产企业按这个标准能做出好茶,销售商家拿这个标准能做出价格。“标准一出台,无论对市场还是对茉莉花茶产业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消费者也能明明白白消费,对生产厂家、商家来说,你严格按照标准去验收去也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