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陈健男)文化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深层变量与关键动能,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9月9日,新华“太湖对话”高端访谈在北京举行。活动聚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深入探讨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创新模式,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与经济融合之路建言献策。
图为新华“太湖对话”(第三期)高端访谈活动现场。千龙网发 主办方供图
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探索实践中,无锡在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均衡且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据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钱勤学介绍,无锡实践可归纳为三个核心维度:一是以文立心,将人文精神贯穿经济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惠及群众、社会责任为重要目标;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文化惠民及促消费等领域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三是促进人文与经济融合赋能,整合城市文化、产业、科创、人才等资源,推动两者相互赋能以催生新质生产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看来,无锡通过系统挖掘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应保尽保、分类施策”的原则,构建起覆盖多类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了文化要素在空间范围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差异化保护与创新活化利用,使其在城乡现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离不开产业载体“聚”起来。无锡目前拥有18个省级以上挂牌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林文认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社会效益显著和政策支持有力,是无锡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鲜明特征。他建议,未来应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深入推动无锡文化产业园区向更高发展阶段演进。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与会专家认为,未来,无锡应以“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指引,将其作为推动人文经济学实践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