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宁到房山区调研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保护工作。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地区,是迄今为止我国在西周考古史上发现的唯一一处同时并存着诸侯国城址和诸侯墓地的遗址。它的发现将北京建城的历史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北京也成为世界建城史上最悠久的首都之一。琉璃河遗址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西周古城、高等级墓葬、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遗存等,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堇鼎是北京地区出土的体量最大的青铜礼器,克盉、克罍、伯矩鬲等有文字青铜器为《史记》所载的西周分封制提供给了最早的文字证据,出土的刻字甲骨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测年材料。
近日,《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15年琉璃河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细节,遗址核心区村庄搬迁腾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琉璃河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在城内发现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
委员们实地调研了遗址保护范围内黄土坡村搬迁腾退和琉璃河遗址考古现场,了解回迁安置房建设、考古挖掘等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市文物局及房山区关于遗址保护利用、考古研究等相关情况介绍,围绕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加强遗址整体保护研究、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水平等进行了交流讨论。
王宁强调,房山区要充分发挥文旅大区的资源优势,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在广泛学习借鉴全国现有高水平博物馆(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博物馆、考古工作站设计与建设。考古公园建设要把出土文物展示、数字技术运用、公众考古参与、博物馆宣传教育相结合,注重群众参与,推广公众考古,引导公众认识考古的历史文化价值,产生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传承中华民族文脉、重现北京历史记忆的高度,充分认识琉璃河遗址保护的重大意义,做好西周燕都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工作,为下一步申遗工作打下基础,努力建成全国文化中心的一张“金名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孙学才、副主任舒小峰,市文物局副局长白杰,房山区政府副区长王永民、区政协副主席赵永祥等参加调研。(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