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贴近民生实事,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尽责。立案的1271件提案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知情度和参与度,便于各界群众“看提案、知提案、评提案”,进而推动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通过【提案摘编】栏目,陆续刊发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部分提案内容,敬请关注。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提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OTO模式下外卖订餐这种有别于传统的餐饮模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饿了么”“美团”等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订餐量呈井喷式增长。但繁荣的经济发展下隐藏的危机不容小觑,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一证多店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台盟北京市委提出五点建议。
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百姓健康、国家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现状
01 部分餐饮单位存在环境脏乱、操作不当、混有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线上延伸;
02 餐饮外卖促使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更加隐蔽化,增加了查处难度;
03 餐饮外卖增加了消费者维权举证的难度;
04 配送过程中人员、工具、时间等因素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分析及建议
01 完善针对餐饮外卖行业的专项法律法规 强化网络订餐平台的主体责任
一是将网络订餐平台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纳入到完善网络餐饮市场法律法规的内容中,将其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二是将现有的食品安全相应法律法规与电子商务环境现状相结合,形成网络餐饮专门性法律。
02 完善餐饮外卖企业入网审查信息协调沟通机制
一是探索在网络订餐平台后台开设食品安全监管专用账户,由市场监管部门专人管理,实现市场监管部门同步监管,提高信息化监管效能;二是继续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将市场监管部门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经营台账、案件台账等数据库与网络订餐平台入网餐饮单位管理数据库进行精准对接,智能化筛查并及时下线存在问题的入网餐饮单位。
03 研究制定餐饮外卖配送过程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北京市在各重要领域(包括餐饮行业)推进落实智能体温计,该项工作不仅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为后续配送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借鉴。通过制定配送过程食品安全保障的相关流程标准,强化配送过程管理,并将配送过程中产生的配送人员体温信息、配送车辆行车记录仪信息、配送保温箱温度信息、配送人员个人位置信息等通过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整合、汇总与处理,提高配送专业化水平,有效降低配送环节风险。
04 强化“阳光餐饮”智能化、科学化运用水平
自2017年开展“阳光餐饮”工作以来,北京市已基本实现餐饮单位食品加工过程展示全覆盖。但是,该项工作仍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应不断提升“视频厨房”、“网络厨房”的普及率,逐步建立基于视频数据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与反馈机制,通过系统自动发现并获取后厨环境状况及操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有关信息,及时对餐饮单位进行跟踪指导,使“阳光餐饮”真正发挥价值。
05 积极推动建立全市健康证信息管理平台
为完善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应当从源头着手,积极推动建立北京市健康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健康证统一规范办理和管理,切实解决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监管难问题。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