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摆脱贫困 圆梦小康|北京市政协委员郑立明为您讲述养鸡铺就扶贫路-24

2021-01-11 10:03 北京政协

来源标题:摆脱贫困,圆梦小康——北京市政协委员郑立明为您讲述养鸡铺就扶贫路

养鸡铺就扶贫路

001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职工董事 郑立明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郑立明,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扶贫故事是“养鸡铺就扶贫路”。

提起华都肉鸡,北京的很多老百姓可能都不陌生。1982年,北京市畜牧局等单位投资兴建了北京华都肉鸡联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现代化大型肉鸡生产企业,由此拉开了中国肉鸡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当时,市委市政府向华都肉鸡公司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年屠宰加工肉鸡1000万只,让首都市民每人每年吃上一只鸡。如今,这个目标早已变为现实。华都肉鸡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90%,这曾经餐桌上的“稀罕物”,成为了北京寻常百姓家的盘中餐。

2007年起,华都肉鸡公司开始布局河北滦平,迈出了产业扶贫的脚步。当时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的牵头协调下,投资5.6亿元建起了一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首农旗下的华都肉鸡公司还将境内产能全部转产到了滦平,在当地根扎地越来越深,成为了有名的“扶贫就业工厂”,“一条龙”产业链的扶贫硕果更加喜人。

谭玉兰是滦平县两间房乡叶营村村民,家里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校就读,丈夫常年吃药,丧失劳动能力,学费、药费和日常花销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谭玉兰一人身上。为了解决谭玉兰的家庭困难,滦平华都肉鸡食品公司主动招收她进厂工作,从此,她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每月能拿4000多块钱工资,比当地的平均工资还高出一大截,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进车间2年多来,厂里还组织她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她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给了她奔向新生活的信心。

滦平华都肉鸡食品公司总经理韩剑飞说,目前,滦平全县有33万人口,大约十分之一直接或间接地靠肉鸡养殖这条产业链增产增收。拿养鸡为例,就先后累计带动了3000多农户从事肉鸡养殖,平均每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凤山镇下官营村的养鸡户李建军,过去给人打零工,一年到头收入也就一两万元,一家老小生活捉襟见肘。2010年开始养鸡后,老李已经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每次2.2万只肉鸡养大后送到厂里,一只鸡至少能赚2块钱,一年养6到7批,光靠养鸡就能有近三十万收入。最关键的是企业锁定最低保护性收购价,养鸡户不受市场波动影响,也就不愁卖,企业统一供雏、供料、用药、防疫,养鸡户只要专心按要求把鸡养好,就不愁赚钱。

河北滦平华都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举办24场招聘会,精准对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进厂就业脱贫脱困。目前,企业一共聘用了建档立卡户234人,同时依托企业肉鸡加工产业,周边村镇3万多名农民每年可以为企业订单式饲养肉鸡3600多万只,是这些农户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就业扶贫、产业带动等精准扶贫举措,也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社会稳定的脱贫“多赢”效果。

北京政协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作者:郑立明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