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外卖小哥登上杂志封面 这一“偶然”后又有哪些新可能

2021-01-08 12:57 千龙网

两腿跨在电动车上,左右手抬起,扣上头上安全头盔的安全卡扣,这是高治晓每次出发前都要做的准备动作,也是这一动作代表了千千万万疫情期间留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外卖骑手登上了疫情期间《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即使现在聊起来,高治晓也觉得登上杂志封面只是一个“偶然”,这件事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只是他的生活也因为这次小小的“偶然”而有所不同:受邀参加北京市“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百姓宣讲活动,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发起“骑手之家”公益行活动,向骑手赠送电动车防风被……

图片 1

高治晓发起“骑手之家”公益行,向骑手赠送电动车防风被

“我觉得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在工作间隙匆忙接受记者采访的高治晓对记者表示,在全国,有许多和他一样疫情期间坚守在岗位上的“摆渡人”,奔走在大街小巷,成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他希望的是能够借着自己的一次“偶然”,让更多人关注并理解外卖骑手这一群体。

回顾2020,他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外卖骑手以“网约配送员”的官方名称进入国家职业大典,成了国家认可的新职业。“还挺激动的,身边很多骑手也都在讨论,可以看出我们骑手的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了。”

登上杂志封面的偶然

北漂十多年的高治晓原本的春节计划和往年相同:定好车票回老家过年。但2020年的春节显然和以往不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原本的规划。思虑再三,他和妻子退掉了回家的车票,留在北京继续坚守岗位。

“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不回家的话就继续赚点钱。”但随着疫情风险的提高,高治晓的想法开始转变,在“撤”还是不“撤”的选择上,做出了坚守的决定。原因也非常简单:心里过意不去,“因为宅在家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外卖来保障日常生活,如果这个时候撤了,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这是高治晓做外卖骑手的第五年。原本做后厨帮厨的他,偶然间从送餐骑手口中知晓一天的薪资可以达到200-300元,比他的收入要高出许多。于是在空闲时尝试了一段时间的骑手工作后,高治晓毅然辞掉了原本的工作,开始全职做起外卖骑手。

外卖骑手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还要面对商家和客户的不理解。商家出餐慢了,外卖骑手只能沟通去催促,送餐迟到或者未打电话和客户沟通,还会面对客户的投诉。“有一次,我送餐已经到门口了,我就没打电话直接点了已送达,但是因为没有打电话沟通,客户以为我提前点了已送达,在我敲门的一瞬间打电话过来质问。”高治晓有时候想想也觉得很委屈。

但相对还可以的收入让高治晓坚持了下来,一做就是5年。从来没想过在骑手的岗位上还能“出名”的他,在2020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来了“转变”。当好久未曾联系的前邻居,在微信上给他发送了杂志封面照以后,他才知道自己“出名了”。

这期《时代周刊》的标题是“当世界停摆”,关注意大利、英国、伊朗、美国和中国等五个国家生活于疫情之下的普通人,高治晓是唯一一张华人面孔。上一次,普通中国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是2009年,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上榜。《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向各界宣讲抗疫“正能量”

让高治晓更感荣耀的是,去年10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在全市组织开展“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百姓宣讲活动。高治晓受邀成为宣讲团的一员,走进医院、高校等,分享自己的正能量故事。

刚开始走上宣讲台,高治晓还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给别人“上课”。但随着听众被他身的真诚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所打动时,他也开始接受起这个新身份。“当时也没想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图片 2

高治晓作为骑手代表参加抗疫宣讲活动

高治晓说得云淡风轻,但疫情期间的外卖工作,不仅考验体力,也考验着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疫情初期,高治晓每天跑在街上,还没有感受到强烈的紧张氛围。随着客户购买消毒药水和口罩的增多,他也开始感到了紧张。

妻子也担心他的情况,一些预防的注意事项每天都要嘱咐多次。其实高治晓自己也害怕,万一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再传染给其他人,后果无法想象。但他始终没停下来。他想,如果外卖员都不送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怎么办。如果大家不得不出门购物,被感染的风险会不会更大?

和许多自己服务的客户一样,高治晓也开始购买防护物资,按照宣传的防护方式,每天进行各种消毒和防护,他说道:“我们是服务别人的,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但直到他站在隔离门诊楼的大门前,才真真正正地近距离直面疫情。

至今回想起来,高治晓都觉得那天接单还是有些“征兆”的。“那个订单很奇怪,在三个小时里,不停的反复出现在订单系统中,出现了又取消,一直反反复复。”直到高治晓接了订单,才知道订单反复消失又出现的原因:下单者是一名确诊病例患者。

下单者希望骑手能够帮他买一根数据线,给自己只剩10%电量的手机充上电。高治晓本来也想拒绝的,但是他实在是放心不下,如果手机关机了怎么办?

咬咬牙,高治晓买了数据线,一路骑到医院。还未走近隔离治疗区,便被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用具的医护人员喊着拦住。他按照医护人员的“无接触”要求,将数据线放在隔离区门口,写上了收件人的姓名和病床号,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赶紧转身离开。

“送了这单,出了医院后,我觉得脚有点软,连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了一遍。”高治晓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些紧张。但是如果重新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问他原因,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

高治晓还送过很多特殊的订单。北京防控期间,许多老年人也都开始通过外卖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药品。高治晓就曾接到一份帮客户购买胰岛素的订单——那是一位独居在家的七旬老人,将药品及时送达后,老人拉着他的手感谢着,得知老人还没吃饭,高治晓还猫进厨房下了一碗面,顺手打了两个荷包蛋,离开时,还把老人的垃圾倒了。

他也接收到了许多来自客户的善意。有的客户会将购买的水果分一些给高治晓表示感谢。有的在领取外卖后会远远举起大拇指、挥挥手。还有一位客户,直接定了两份餐,领餐时才告诉他,有一份是为他点的。

他见到了许多人的焦虑,也看到了许多人的希望,他遭遇了冬天的寒冷,也沐浴了城市焕发的生机。

理想中的骑手之家

登上杂志封面后,高治晓觉得生活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每天还是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给需要的客户递送各种各样的物品。但如果能因为这次“偶然”,让更多的人看见送外卖这件事的意义,对外卖员多点理解和耐心,他也觉得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现在,除了日常配送工作,高治晓将大多数精力放在了骑手公益活动上。他策划了一个名为“骑手之家”的公益行活动,在北京外卖骑手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间“巡回”,免费为“小哥”们发放电动车防风被等小福利。

有一些企业主动找到了他,希望能够通过他帮助一下外卖骑手。高治晓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可以改善一下骑手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因此,他尝试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更多有意向的资源能够准确地走向骑手。

2020年11月中旬,高治晓带着某家企业赞助的300多套电动车防风被,找了海淀区的一个小广场为骑手们免费发放。

现场来了许多外卖小哥,即使戴着口罩,还是有不少人认出了他——“你就是那个登上杂志封面的外卖小哥吧?”这让高治晓有些意外,但同时也更坚定了他“回馈”骑手群体的想法。“我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个人,能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我最开心的地方”。

“现在主要还只是我一个人在做。”高治晓希望能够发动更多力量,将骑手公益活动可持续地做下去。“刚开始是准备先为北京地区的兄弟姐妹送送福利,之后有更多力量加入的话,希望有机会能去到更多城市,免费送各种礼物,给骑手们带去温暖。”

图片 3

高治晓在搬运防风被

高治晓曾经设想,把“骑手之家”落到线下,帮助骑手们建立一些休息站,冬天可以避风雪,夏天可以乘凉,冷的时候能够喝口热水,饿的时候能够吃上一口热饭,甚至是直接在骑手之家进行充电、车辆维修等。

从高治晓的角度来看,除了一些外部条件的改善以外,他还希望外卖小哥们能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交通法规,消防安全知识,这样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谨慎。

“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做到的。”但高治晓希望能够尽到自己的一点力量:“我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关注我们,更好的理解骑手这个群体。”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投入,也需要骑手自己关注。”但既然有了这次上封面的“偶然”,高治晓仍然想试一试,“全国有几百万外卖小哥,对于我来说能够登上时代封面是比较幸运的事情,那我希望能够借这份幸运,帮助骑手们做一些实质的事情。”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