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政务> 正文

德胜街道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数量居全区首位 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2020-12-28 11:27 西城组工

来源标题:德胜街道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数量居全区首位 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西城区德胜街道工委高度重视业委会成立工作,以物业管理居民自治、居民共管、居民共享为目标,构建街道、社区、业委会+居民党支部的党组织联动体系,协同党建协调委员会纵横发力,全力推进业委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实、从实到精,物管会转型升级。7个月内,德胜街道新选举产生业委会20个,累计选举产生业委会32个,业委会数量居全区首位。

德胜街道辖区面积4.14平方公里,含主要大街10条,街巷65条,分为20个社区。合理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和物业管理范围124个,其中,商品房小区11个,保障房小区5个,房改房性质的老旧小区108个。

1 - 640?wx_fmt=jpeg

六铺炕南小街社区开展《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培训

2 - 640?wx_fmt=jpeg

人定湖西里塔西小区首次业主大会

3 - 640?wx_fmt=jpeg

新风街甲一号院小区业主大会投票选举业委会

党建引领,纵横发力,业委会实现从无到有

构建指导有力的“党组织联动体系”。德胜街道工委作为“领航舵手”上定方向,下行指导;各社区党委作为“中坚力量”上接任务,下行传导;各业委会临时党支部作为“开路先锋”上畅沟通,下行落实,形成纵向领导体系。同时,将产权单位、物业企业、业委会纳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形成横向协调体系。同步发挥好各社区居民楼党支部作用,大力配合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共同开展好业委会管理与居民业主沟通协商工作,形成街道、社区、业委会+居民党支部的党建引领联动体系,纵横交错的全方位指导体系,确保上传下达、配合有力。

坚持“三个到位”,高起点组建业委会。首先是“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到物管会是业委会的过渡性形式,不能为了完成工作指标,只组建物管会,不选举产生业委会。街道指导社区逐个评估各小区情况,对于条件成熟的小区,快速启动业委会选举程序;对于需要创造条件的,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加速推进进程;对确实暂时不具备业委会选举条件的,先行成立物管会,并在今后工作中,适时完成转化工作。其次是“组织到位”,分批次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委会。对单一产权、单一物业等业主参与度高、成立意愿强的小区,先行启动第一批选举程序,共成立了“科技馆小区”等4个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委会;对于原始服务项目缺失、基础设施缺乏、大量存在人户分离情况的“瘸腿儿小区”,街道、社区协同发力、补齐短板,推动第二批次16个业主大会成立,并选举产生业委会。最后是“人选到位”,社区在选举产生业委会过程中严把人选关,充分考虑业主比例、党员比例、年龄结构和素质能力水平,既推荐小区中有威望的退休老党员业主、年轻有为的在职党员业主,以及关心社区治理、热心公益事业的楼门院长业主参选,也推动有物业管理工作经验、具有专业技能的业主参选。确保把人品正、有韧性、有担当、有威望、有专业能力、办实事的同志选进业委会,为后续业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推动,民需落地,业委会运行从有到实

“培训+专门指导”逐项攻破疑难问题。德胜街道从提升业委会能力素质入手,先后对700余名业委会、物管会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起“六方沟通平台”,确保政府、社区、业委会、产权单位、业主、物业企业沟通有渠道,工作有载体,交流有机制。街道工委和各社区党委成立专门工作组,逐个小区指导业委会工作,推动40年无物业管理的双旗杆东里1—9号楼小区成功选聘了物业服务企业;德胜佳苑小区更换了小区开发商十年前指定的不作为、乱作为物业企业;有电梯、消防等重大安全隐患的马甸南村22号楼选定了临时应急物业服务企业;什坊街2号院动用维修基金更换了有安全隐患的小区电梯;安德路104号院根据小区特点实行业委会收支物业费、自行管理小区的物业服务模式;什坊街1—3号楼小区、五路通街19号院小区、什坊街6号楼小区等3个小区实行多小区、多业委会共用一个物业企业的“共享物业服务模式”。

物业联盟“打包招投标”,助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德胜街道124个小区中有108个是老旧小区,占小区总数的87%以上,单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成本过高,物业企业没有进驻意愿,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推进难度极大。德胜街道工委充分发挥党建推动作用,在街道范围内建立“物业企业联盟”,把有规模、有能力、有担当的物业企业组织起来,共同为辖区小区业主服务,形成物业管理的规模效应。通过“打包整合集约式招投标”的方式,将辖区内邻近的新老小区结合,物业服务收益高的与收益低的小区打包,开展集约式招投标,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裕中东里社区9个小区中,物业企业只对其中的科技馆、林业局和农业局3个小区有入驻意愿,经过社区党委组织9个小区的业委会和物管会协商,成功推动小区与物业企业达成整合打包招标共识。

党建提升,规范创新,从实到精

推行“一心三领六化”模式,促进业委会规范运转。通过“党组织联动体系”,指导业委会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与现有物业企业协商建立完善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业委会各项工作。形成“一心三领六化”的模式:“一个初心”——党建引领下全心全意为居民业主服务;“三级党建引领”——街道工委引领方向、社区党委引领目标、业委会党组织引领落实;“六化”——物业管理标准化(服务项目、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形成量化标准,做到双方无争议)、契约化(双方严守合同契约,做到服务、监督有据可依)、透明化(物业经费、小区公共收益公开透明,让业主心中有数)、监督化(明确业委会和业主代表监督物业服务的方式和评价办法)、互动化(搭建业主、物业互动沟通平台,实现诉求解决、情况说明、矛盾化解的一体化目标)、自律化(发动社区治理资源,动员、教育、引导业主自律行为,并把业主自律内容纳入居民公约,监督到位)的长效机制目标。

探索创新物业管理长效运行新机制。业委会聚焦群众需求,尝试开展大量创新服务工作,针对不同小区的问题、特点和现状,探索形成“业委会全周期、全方位、全时段作用发挥”“老旧房改房专项维修资金续筹”“同一物业管理区域统一物业管理”等多项疑难问题破解之道,真正把业委工作做精做细。例如:通过创新型“固定+共享”停车管理方案解决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小区的停车难问题;通过创新“记账代履行”试点解决电梯更新;通过创新物业使用路径,共享物业方式解决小微小区无物业管理问题;拓宽小区公共收益补充抵扣物业费用和专项维修资金,减轻业主经济压力,实现低标准缴纳费用,高标准享受服务,受到居民业主的欢迎。

稳步推进物管会向业委会转化。德胜街道在全力推动选举业委会的同时,努力提升物管会向业委会转化的进度,继续扩大业委会规模,真正让业主实现自主管理、自主运转。在组建物管会之初预先为转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人员基础,现有物管会委员绝大部分都是业主身份,这将在物管会的转化过程中减少人员选择的重复性操作,为转化工作提供人选保障。二是机制基础,通过人员专业化业务培训、六方沟通平台建设、一心三领六化模式的推进,为转化工作提供多方联动机制保障。三是认同基础,社区党委带领物管会紧盯小区中业主关注的“关键小事”,促进问题改进和解决,从而取得更多业主的支持与配合,为转化工作提供认同保障。

扫描二维码 关注西城组工

扫描二维码 关注西城组工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