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江南梅雨季延长,竟然出了“番外篇”,7月中下旬,连续多日大暴雨,导致长江南京段水位持续上涨,超越历史最高水位线漫上岸边,中冶宝钢抢险队员们抗洪抢险,日夜守护在长江边。如今,长江险情早已过去,但抗洪抢险的那份责任担当仍然难忘、仍然激荡鼓舞人心。
2020年7月中旬,梅山钢铁厂原料码头一次料场受江水上涨影响,排水困难,雨水积存持续多日、形势紧急。作为梅山钢铁厂不可替代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冶宝钢第二分公司党组织及时启动应急防汛预案,抢险救援,连续一个月坚守在长江抗洪一线,为钢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危急时刻看党徽闪耀
“长江水位又涨起来了,今晚我们仍然坚守码头料场。”、“码头防堵墙再次加高了。”、“目前水位明显下降了。”、“险情不解除我们绝不离守!”,这是7月中下旬,中冶宝钢第二分公司抗洪抢险工作群内不断刷新的防汛日志。
7月15日,南京大雨如注,梅钢料场深处积水达40厘米以上,料场高压电气室灌入雨水。汛情就是命令,中冶宝钢第二分公司党总支委员、副经理罗光明带领党员、作业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察看水情,并迅速成立以码头作业区为主力、其他作业区支援的应急抢险队,指挥人员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分工合作,紧急抢险,想方设法助力排水,缓解危情。在罗经理的指挥下,有的配合装载机铲料防堵水流涌入,有的为料堆布置防雨布防止塌方,有的协同梅钢公司调配柴油机潜水泵,助力电气室抽水向长江排放,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感人的事例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我在长江边抗洪抢险
15日下午16时30分,第3台潜水泵刚接通,防汛作业长闫松涛接到山东老家的电话,得知父亲病重入院,想到抢险工作正在关键时期,他没有向组织提出请假要求,而是默默擦去眼角的泪水,毅然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在众人的配合下,当晚20时,电气室地面的积水全部抽排干净,开始抽排地沟内的积水。16日16时,原料场积水全部抽排干净,高压电气室的险情得到有效缓解。
这时,有人劝老闫回去看望住院的父亲,但他担心有更大的暴雨再次袭击,坚持继续留在抗洪一线。未出所料,7月17日至18日,瓢泼大雨再次袭击码头料场,长江水位持续上涨,于18日上午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并在19日持续上涨,江水漫入库房。严阵以待的老闫带领抢险队员连续几个昼夜坚守现场,他带领人员一面加高防堵墙,一面增加水泵抽水向长江排放。20日凌晨6时,他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等他赶到家时,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父子俩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
码头作业区电气班班长董国华,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此次抗洪抢险中,他总是首冲一线,第一时间和作业长到达现场勘查汛情,协助作业长迅速组织作业区应急抢险。15日当晚,董国华第一个主动请战,轮值夜班,监控夜间排水情况。他说:“我是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风雨来袭时必须冲在前面,绝不能退缩!”在作业长闫松涛回家料理父亲后事期间,董国华主动挑起重担,带领抢险队连续多日战斗在抢险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责任和担当。
险情不解除誓不退场
7月21日,长江水位上涨到10.39米,险情更加危急,码头作业区机械班班组长肖辉林带领组员一直坚守阵地,持续加高防堵墙。料场积水后,他也多次轮值夜班,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肖辉林轮值夜班的频率仅次党员董国华,他说,险情不解除誓不退场。
7月22日起,南京长江水位逐渐下降,但中冶宝钢抢险队员并没有放松,仍然轮值夜班看守,直到8月上旬,南京长江水位解除险情,抢险队员们才安心撤退。期间,许多人轮值多个夜班,但并无人抱怨,因为他们和作业长闫松涛、党员董国华、积极分子肖辉林一样,都有一份“冶金运营因中冶宝钢而不同”的责任担当和心灵深处对党、对人民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