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资讯推荐> 正文

南梅北移 京城景区可赏梅花

游人在欣赏梅花。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由于地域与天气的原因,北京地区天气寒冷,梅花很难正常越冬,大部分均在暖棚中培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南梅北移”的艰苦实践。去年3月,怀柔响水湖景区的长城脚下,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抗寒梅花迁地驯化实验,近2000株精选出来的各类品种梅树入土,今年开春将有望看到新芽与花苞。

据景区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响水湖景区内的长城两侧分别种植了近2000株梅树,从最适合北方地区的杏梅和美人梅中挑选了一些品种进行培育,还有一部分培育比较有难度的真梅也尝试种植了一些。“梅花分为三大系列,真梅、杏梅和美人梅,像杏梅和美人梅这两种本身比较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的,而种植真梅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去年春天开始进行梅树的移植、嫁接,成活率大概在98%,经过这一年的精心照料,有可能3月中旬就能看到新芽与花苞。”

在人们印象中,梅花多盛开于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苏州邓尉山知名。梅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梅花确实是很娇嫩的,既不喜暖,又不喜热,而且还喜欢潮湿,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包括对有关梅花的诗词的统计,得出中国古代自唐以后气温变低的结论。

梅花“体格”虽然弱些,禁不住大风雪,但抗霜还是有可能的,故而清代诗人袁枚留下“风定竹呈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能抗霜了,再慢慢驯化,就能在北方安家了。北京冬春特有的旱风是影响梅花生长的主要因素。历史上的梅树多是以盆栽的形式,置于温暖的室内。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丰台一带的花农多在春节前将造型优美、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层纸的保温筐肩挑着进城,送给预定了梅花的文人雅士和宅门大户,并有文人雅士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及绘画。当时的北平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和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等地均设有花圃,培育花卉,其中也有梅花种植,“数株种于地上,冬日筑花房以避寒雪”。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本市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南梅北移”的艰苦实践。1957年植物学家陈俊愉调入当时的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一边教学,一边与北京植物园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尝试着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但在朔风寒流的不断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了,不过这两个花蕾终于在1962年4月初怒放了。翌年,开了更多的花,初夏时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两朵梅花度过北国严寒,由此宣告了“南梅北移”的成功。

据《北京梅花》统计:北京市域内的梅花品种已经超过125个,约占中国梅花品种登录总数的32.64%,遍布全市40多个景点景区。其中,中山公园梅园是京城建立最早的梅园,种植的梅花品种最多,包括杏梅、江梅、绿萼、宫粉、朱砂、龙游、垂枝梅、丰后等;明城墙遗址公园梅园种植的梅花多是早花品种,如复瓣桃枝、小宫粉、小绿萼等;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梅园种植的梅花数量最多,已有杏梅系、真梅系、樱李系梅花等三十余个品种共2000余株;地处西山鹫峰的梅园则汇集了国内外精选的珍品上百个,其中露地抗寒梅花分樱李梅、杏梅和真梅等种系,并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

复制网址 打印 收藏 下载 [责任编辑:CmsTop]

千龙网首页 首页

智慧北京客户端

智慧北京客户端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法人微博